|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做网络时代的智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做网络时代的智者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4/20 9:26:0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更须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恪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反思危害

  网上炒作误导公众

  博客、社交网站的蓬勃兴起,使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网上内容创造。在这样日新月异的变革中,网上种种不文明行为逐渐浮出水面,直接影响到现实社会的和谐。

  2011年,武汉“五道杠”少年在网上走红,这个12岁的孩子随后招来非议,有网民甚至用“少年官僚”、“虚假做作”、“什么父母啊”等语言进行指责、谩骂。今年2月,“合肥少女毁容案”网帖短时间内迅速发酵,网络舆论出现许多不理性声音。近年来,还有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等等,产生严重后果。

  回头审视这些裹挟着汹涌民意的网络话题和公共舆论事件,无论是网络暴力还是网络谣言,要么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要么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这引起不少网友反思。网友“hs8577”说,对网络上每一条消息要有自己的判断,不盲目跟帖;网友“aaddcw”说,对凭空捏造、别有用心者,应严惩;网友“木林”说,网民应保持理智,不被别人误导。

  在网络研究专家闵大洪看来,常见的不文明上网行为有五类:制作或传播色情淫秽与低俗、庸俗、媚俗“三俗”信息的;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权利的;散布虚假信息,传播网上谣言的;与网络欺诈相类似的行为;扰乱网络秩序,如盗窃虚拟财产、黑客攻击以及在论坛中对他人实施谩骂、侮辱等网络暴力的行为。 “这五类行为扰乱了互联网正常的传播秩序,有些还直接对现实社会造成影响。网民要认识这些危害,做到网上网下言行一致。”闵大洪表示。

  观照现实

  网络并非虚拟世界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吴树新认为,近些年网络不文明行为之所以泛滥,归根到底是因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健康的网络行为,跟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民也要刷新对网络的基本认识。

  “互联网诞生起初,就被贴上了自由、互动、虚拟等‘标签’,然而当网络以远远超出人们预料的速度发展,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后,决不能再说是虚拟世界,它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共空间。 ”吴树新认为,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什么,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到网上,几何级增长,裂变式扩散,然后又回到现实社会,影响着矛盾的发展变化。世界因网络而改变,是因为网络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比如在网上购物方面,淘宝网与CTR(央视市场研究)月初发布的《中国消费风向标报告2012》称,目前全国每3个网民中就有1人曾网购,过去一年里,安徽网购增速居全国第三位。在网络违法惩治方面,就有人因罪获刑。如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去年3月审结该市首例通过网络盗窃他人游戏金币案,被告人周某因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罚金一万元。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吴学琴教授认为,与现实生活相比,网络世界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自由性。但尽管如此,互联网不是无法无天的“蛮荒之地”,依然存在道德和法律底线。几亿人共同参与的互联网上,网络发言的门槛极低,信息来源芜杂,每天有大量信息内容在传播,在这种状况下,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秩序。

  她表示,由此可见,有的网民以为穿上匿名“马甲”,就可以无所顾忌、不受法律约束;有的网民认为网帖并非自己原创,就可以随意转发、任意传播;还有的网民,偏爱刺激、喜好猎奇,对热点盲目跟风炒作,如此种种错误认识和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给网络“抹黑”。

  坚守底线

  做理性成熟的网民

  “我国目前有5亿多网民,在网络世界里,同样有法规、有准则、有道义。”网友“石萍”建言,我们需要守法守规,做理性、成熟的网民,共建共享网络家园。健康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映照,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更科学、更持久,最终得益的是包括网民在内的广大民众。

  带着践行文明的心态,置身网络,如何成为“智者”?合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吴丽兵教授表示,知法守法是网络行为的一条底线。任何国家都不允许公民散布危害公共秩序的不实言论和违法信息,在互联网上同样如此。对此,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作出了规定。网民一“发”一“转”间须绷紧法律这根弦。

  做网络“智者”,法律底线外还要坚守道德底线、理性表达。这需要网民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发言前首先考虑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始终做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做网络“智者”,网民要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国情知识,做有辨识能力的人。当在网上看到那些夸张信息、疑似谣言时,先看信息的来源是否真实可靠,或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学识进行判断,宁愿“慢一拍”转发或发表评论,避免以讹传讹。

  网友“两匹马”说,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每一位网民都应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呵护它,共同维护健康纯净的网络环境。如是,网络家园才能更美好,上网的体验才会更愉悦。(中安在线 记者 夏胜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