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7/7 8:56: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生态变革。对非煤矿山的生态修复和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已成为助力我市转型发展的主战场。这不仅是治理环境的技术问题,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修复是系统工程,重在整体治理。生态修复不能只是修修补补,而是要像对待生命工程一样,进行全域性、系统性的重塑。从废弃矿山的整体治理,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保护,实践一次次证明:只有坚持系统思维,把各类生态要素当作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来对待,才能实现全域统筹、各要素协同联动的根本治理。这种超越单一要素、打破条块分割的整体性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力和稳定性的科学方法,更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铺设绿色基石的必经之路。

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需要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子。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核心,在于让生态投入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用创新的思路去探索“生态+”产业模式——在治理好的土地上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利用修复后的景观资源培育生态旅游,引入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通过科学规划,让过去的“生态伤疤”变成特色产业的平台,让修复区域焕发经济活力,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筑牢生态根基,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责任担当。生态治理的成效必须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既是工作要求,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提升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的能力,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把生态责任转化为长期坚持的实际行动。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建立覆盖项目全过程的监管机制,杜绝只做表面功夫的“形象工程”,确保每一寸修复的土地,都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当资源型城市坚定地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系统思维重塑山河面貌,用创新实践激活生态价值,用历史担当守护治理成果,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画卷必将徐徐展开。这不仅是我们对自然馈赠的深情回馈,更是为中国式现代化铺设的一条绿色通道——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开创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