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查嘉琪)11月26日,记者从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今年以来公益诉讼工作进展。全市检察机关将公益诉讼纳入检察工作全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立足资源型城市特点打造“山水‘益’居”等特色办案品牌,今年以来共摸排公益诉讼线索273件、立案255件,5件案例入选全国、省级典型案例,以法治力量守护城市生态与群众生活。
在生态保护方面,检察机关严控污染源头,立案67件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同时推进生态修复,完成补植复绿2200余棵、增殖放流71万余尾;立案20件,推进皖北地下水资源保护。民生领域,聚焦群众“关键小事”,针对社区团购、网络餐饮等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监督,1件案例入选“放心消费在安徽”十大事件;紧盯“飞线充电”等公共安全隐患,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监督,推动高危行业补投责任险保费3600余万元;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受损问题立案18件,并立案8件斩断电信诈骗产业链,筑牢个人信息保护屏障。
为凝聚公益保护合力,检察机关与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推动线索共享与联合监督,同时采用“磋商+检察建议+诉讼”的阶梯式办案方法,兼顾问题解决效率与行政机关履职积极性,积极引入“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监督,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生态与民生重点领域,以更精准的监督、更务实的作风,当好公共利益代表,共建生态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