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凌云)“专家不仅指出‘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更给出‘怎么干’的具体步骤。”提起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劳模工匠助企业行”行动,淮南赛力威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在企业生产中遇到“如何进一步提升电气集装箱操作人员安全性”这一技术难题时,全国劳模庞士宝带领团队深入车间,结合一线经验反复试验、验证,最终提出了专家级解决方案,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这样“送技上门”的场景,正是市总工会推动“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的生动写照。2024年以来,市总工会广泛组织劳模工匠走进企业车间,通过专题培训、现场实操指导、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难题,将政策红利、专业技术、宝贵经验直接输送至生产一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安徽省煤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一场由劳模工匠牵头开展的技术攻坚战,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生产模式。安徽工匠李小亮、淮南工匠武国栋等25名劳模工匠组成跨专业攻关团队,聚焦“大比例淮南煤化工应用”“聚烯烃新产品开发”等五大方向开展技术攻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新产品定制开发,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
其中,与合肥涂多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尤为突出。通过定制化开发新产品,不仅实现年增效益超百万元,更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从‘生产型’转向‘技术+服务型’,劳模工匠的技术引领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链主企业,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还主动开放资源,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以劳模王显林、工匠袁骏翔为骨干,面向淮南煤化工园区企业提供分析检测服务515次,发布《科研检测资源共享服务手册》,推动形成“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协同机制。淮南煤化工园区内安徽嘉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淮南金宏二氧化碳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使用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生产水、蒸汽、氮气等公用工程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构建起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据悉,自“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已组建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16支,开展助企行活动72场,解决技术难题123个,劳模工匠正以实干与智慧,书写“助企行”的生动篇章。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组织更多劳模工匠开展技术帮扶,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推动淮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线绽放光芒。
图为劳模工匠一线破解技术难题(图片由淮南市总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