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万千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5G工厂点亮智造新未来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万千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21 8:19: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忧居”到“优居”
万千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居民健身休闲空间变大


昔日小区内河道将变身高颜值景观带

(记者 罗静 摄影报道)挖掘机有序作业,施工人员忙碌穿梭,墙面翻新、管网铺设等工程同步推进……近日,记者走进田家庵区龙泉小区、铁路新村改造现场看到,昔日基础设施老化的老旧小区正悄然“蝶变”。田家庵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目前,田家庵区2025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47个老旧小区多数建于上世纪80年代,将通过180天的集中改造,实现居住条件、公共服务、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让1.9万户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

据悉,本次改造覆盖田家庵区47个老旧小区共639栋多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达160.7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1.9万户。这些小区普遍存在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老化、功能配套不足等问题,道路破损、管网堵塞、停车困难等现象长期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为切实改善民生,田家庵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紧扣“改善居住条件、保障生活质量、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城市功能”的核心目标,于今年7月20日正式启动改造工程,预计2026年1月16日全面竣工。

铁路新村居民刘女士对此深有感触:“我家住一楼,以前下水道经常堵,一到雨天就积水,进出都不方便。这次改造专门更新了管网,还拓宽了路面,真是盼了好多年!”

本次改造秉持“民生为本、精准施策”原则,既聚焦基础功能修复,也注重生活品质提升。在硬件改造方面,将对建筑外立面及楼道墙顶面进行全面翻新,更换老化楼道灯,让居民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针对道路狭窄、出行不便的问题,实施道路拓宽工程并新增道路标志标牌,同时增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雨污管网改造作为重点工程,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破解地下管线复杂的难题,彻底解决管网老化、排水不畅等顽疾;同步推进小区围墙新建与翻修,增设监控系统和室外庭院照明,进一步筑牢小区安全防线。安徽四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光礼介绍:“我们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施工计划,重点对地下管网进行系统性更新,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减少对路面的破坏,提升施工效率。”

在生态与休闲空间打造上,改造工程增加绿化面积,通过补植绿植、优化景观布局,让小区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同时拓展居民活动空间,增设健身器材,打造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区域,满足全年龄段居民的多元生活需求。

龙泉小区居民陈先生高兴地说:“我每天傍晚都习惯散步,以前路灯暗、路面不平,总怕摔跤。听说这次不光装新路灯,还要增加健身区,以后散步、锻炼都更方便了。”“听说要增加停车位,还能多些绿化,真是越想越期待!”龙泉小区居民王大爷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

面对改造过程中地下管线复杂、施工难度大等挑战,施工单位提前制定详细方案,通过前期勘查摸清管线分布,采用小型低噪音设备和微创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片区负责人程欣表示:“我们成立了专项协调小组,通过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与居民沟通施工进度和注意事项,避开居民休息时段施工,预留安全通行通道。”施工单位将严守工程质量与安全底线,全程接受居民监督,全力打造安全、舒适、令人满意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呼吁广大居民理解支持,共同见证小区“蝶变”。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凝聚人心的民心工程。田家庵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小区改造与城市功能提升、基层治理优化紧密结合,通过补齐民生短板、营造宜居空间,不仅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机,也推动了城市整体形象的更新与提升。截至目前,龙泉小区已顺利完成工程量的60%,后续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从“忧居”到“优居”,这一改造工程正是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的生动体现。随着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将焕发新活力,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也将持续增强,一幅现代化宜居城市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