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这座城 这个路口 这位“老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5G工厂点亮智造新未来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这座城 这个路口 这位“老张”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21 8:24: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光阴带走了青春,却把一位交警的坚守刻进了城市的年轮


张胜指导市民正确佩戴安全头盔。

11月18日早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潘集大队民警张胜,早早地便赶到了长江路与天柱山路交汇口,站在冷飕飕的户外,开启一天的工作。“明年1月份我就要退休了,当了快40年的交警,仅这个路口我就守了25年,眼看着快退休了,我真有点舍不得。”满头白发的张胜环视着身边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感慨万千。

马路上的老熟人

7时40分许,早高峰来临,长江路与天柱山路路口车水马龙。白发苍苍的张胜站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熟练地引导着车辆与行人。

“老张,今早您值班。”“老张,天冷了注意保暖!”不时有过往的行人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他则不厌其烦地回应道:“注意安全!”这些亲切的问候声,凝聚了他几十年来在这个路口的风雨无阻。张胜介绍,这些和他打招呼的人,很多都曾是他查处或教育过的交通参与者。

“交通安全大于天,工作这么多年来,我看到过太多的交通事故,因此我把宣传交通法规、预防事故发生放在工作的首位。”张胜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他就向身边的人普及相关知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熟悉并理解了他的工作。

39年始终初心不改

张胜1986年从警,现任潘集大队袁庄中队指导员,39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在基层交管工作一线。

2018年年初,潘集区遭遇大雪袭击。天刚亮,张胜就匆匆赶到大队了解道路通行情况。“我所在的袁庄中队,负责主城区的交管工作,这里人员集中车辆密集,警情就是命令,我们马上启动紧急预案,全员上路。”张胜回忆说。那天,他早起没顾得上吃饭,胃一阵阵疼痛,血压不稳使他感到头晕目眩,但他仍咬紧牙关强打精神,带领中队民警到城区最易发生拥堵的路段开展撒盐除雪和疏导交通工作。

对他而言,风霜雨雪就是警情,恶劣天气就是命令。这种坚守不是个案,而是他近四十年从警生涯的常态。今年第三季度,张胜获评“老警模范”。对于这份荣誉,他格外珍惜:“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人退休了但精气神要留在岗位上。”

行动诠释担当

即将退休的张胜,没有选择轻松地“过渡”到退休,反而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今年第三季度,他充分发挥老同志带头模范作用,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带领中队民辅警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源头隐患治理。

他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00余起,采集非现场违法行为300余起。执法过程中,他既注重严格依法执行,又注重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文明柔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退休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张胜依然每天早早到岗。夜幕降临时,他的身影在车灯闪烁中依然挺拔。“穿上这身警服,就得对得起肩上的责任。”这是老交警张胜坚守一生的信念。从青丝到白发,从风华正茂到年逾花甲,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却不曾改变他守护平安的责任担当。

(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