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青春力量激活古老民歌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5G工厂点亮智造新未来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青春力量激活古老民歌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1/21 8:54: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青春力量激活古老民歌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子推动民歌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

近期,一场场以“皖韵悠扬 民歌焕新”为主题的安徽民歌文化推广系列活动,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园掀起热潮。这项由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核实验室学生团队自发策划并实施的系列活动,凭借其新颖的形式与青春的活力,将底蕴深厚的安徽民歌从田野乡间引入现代课堂,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播下了青春的种子,探索出了一条高校赋能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路径。

在田家庵区第十三小学的音乐教室,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被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歌体验课取代。音核实验室成员凌彤和陈悦不仅倾情演绎了《凤阳花鼓》《摘石榴》等脍炙人口的安徽经典民歌,更匠心独运地设计了“民歌拼图”互动游戏环节。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竞赛中,不仅记住了悠扬的旋律与质朴的歌词,更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对家乡音乐的了解与亲近。“原来民歌可以这么好玩!”五年级学生张晓在课后兴奋地表示,“通过学长学姐的讲解,我才知道每首民歌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和深厚的情感。”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打破了青少年对传统民歌的刻板印象,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次推广活动并非停留在简单的教唱层面,团队更注重引领学生们深入挖掘民歌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密码与地域风情。在淮南实验中学的活动中,音核实验室团队成员们通过多媒体展示、方言教学、地方服饰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安徽各地风土人情,深刻理解民歌作为地方历史、民俗与情感的“活态”载体所蕴含的独特价值。“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沉浸式体验,能够感受到民歌不仅是书本上的音符和歌词,更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和精神记忆。”音核实验室团队负责人表示。

强有力的专业支撑是此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作为音乐学院重点打造的创新实践平台,音核实验室成员利用专业录音设备,精心录制了高质量的民歌教学视频,并开发了配套的线上学习资源库。同时,他们还利用现代音乐制作技术,对部分传统民歌进行了创新编曲,在忠实保留民歌原始韵味与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赋予古老歌谣以崭新的时代气息,赢得了众多年轻学子的喜爱。

系列活动开展以来,收获了参与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与热烈反响。“这种由大学生主导的文化推广活动特别有感染力,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了民歌,更从学长学姐身上感受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热爱以及自觉传承的责任感,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育人契机。”淮南第十一中学的教师在观摩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在6所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直接参与学生超2000人。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活动影响,团队还建立了“皖韵民歌”线上社群,持续分享相关学习资料与活动动态,营造了线上线下联动的良好传承氛围。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学子,我们担负着守护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根脉的时代使命,希望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能够让优美的安徽民歌在更广阔的校园土壤里深深扎根,焕发时代光彩,让古老的旋律在青春的传唱中历久弥新。”音核实验室团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将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更多学校,并积极筹备举办“校园民歌传唱大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让安徽民歌在校园生根发芽,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记者 李东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