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狭路相逢:邯郸之战前传——楚考烈王记事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狭路相逢:邯郸之战前传——楚考烈王记事⑲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7/30 9:23:1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在赵武灵王时期,实行军事变革“胡服骑射”,赵国一跃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

秦昭襄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当时,赵国的实力仅次于楚国。

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明白,他不能同时与楚、赵开战,他也没有同时开辟两个战场、同时打胜楚、赵的绝对把握。

在安抚好楚顷襄王,并迫使楚顷襄王不得不答应把太子熊完送到秦国做人质之后,公元前273年,秦国向赵国发起了军事行动。

秦军一举攻占赵国三座城池。

赵惠文王以公子部为质于秦,并与秦签订以焦、魏、牛狐交换三城的协议,才换来秦国撤军。

秦军刚撤,赵惠文王开始反悔,拒不履行协议。

秦昭襄王大怒,派胡阳为将,率领秦军包围了赵国的军事重地阏与(今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

历史上著名的秦、赵“阏与之战”,爆发了。

阏与危在旦夕,赵惠文王首先想到了大将军廉颇,意图让廉颇领军救援。但廉颇却认为,阏与距离邯郸路途遥远,难以施救。

赵惠文王又问将军乐乘。乐乘所持态度和廉颇的看法一样。

赵都邯郸的朝堂之上,僵持凝重。

此时,一名英武的将军闪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说出了一番豪言壮语。

他说,“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这个将军的名字,叫做赵奢。

赵奢率领的赵军,一举击败了阏与的秦军,取得阏与之战的完胜。

赵奢一战成名,一跃成为和廉颇齐肩的赵之名将。

赵惠文王为了奖赏赵奢所建功勋,封赵奢为马服君。

马服,地名,在赵都邯郸西北。

从此,这里的百姓以马服为姓。

此后,成为马姓的源头,赵奢成为马姓的始祖。

赵奢在赵都邯郸朝堂之上说出的那一番话,也从此成为后世和今天的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名言,这就是:

狭路相逢勇者胜!

2

阏与之战大胜,赵国创造了打赢头号强国秦国的神话。赵有良将赵奢、廉颇,文臣有蔺相如,还有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平原君赵胜,这让秦昭襄王暂时对赵国奈何不得。秦昭襄王转而进攻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

眼见上党郡守不住,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听从韩王诏命降秦,于是,把上党郡送给了赵国。

那个时候,赵惠文王已经去世,他的儿子赵丹接任赵王,这就是赵孝成王。

上党郡,所辖一共17座城池。

实在太诱人。

赵孝成王不听劝阻,接过了送过来的“烫手山芋”上党郡。

秦、赵围绕上党郡的争夺,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史称长平之战。

熟知那段历史的人们,对长平之战的结局都很熟悉。

赵孝成王中了秦昭襄王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赵军统帅廉颇,急于求胜的赵括,改变了廉颇的用兵策略。

秦昭襄王暗中换下王龁,任命白起为秦军主帅。

长平一战,赵军惨败。

3

公元前260年,赵国大旱,赤地千里,庄稼颗粒不收。

廉颇率领的几十万赵军,和秦军在上党郡对峙,已经长达3年有余。

3年对峙,赵国已经达到极限,国力再也无力支撑。

即便赵孝成王不中秦国反间计,也注定了必然换将。

以求解脱,否则,赵国就会崩溃。

历史的吊诡之处还在于,长平之战爆发前,一代名将赵奢因病去世。

赵国无将可选,只有选择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有将一战成名。比如,赵奢。

有将一败成名。比如,赵括。

赵括也并非一无是处,更不是如今天历史对他描述地那般不堪。

赵括不是草包,赵括何尝不想胜?

绝地反击,赵括最终选择和赵军士卒们一起拼死冲锋、冒死突围,身中数箭,战死在突围。

赵军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投降的呢?被秦军围困46天,援绝、粮绝,陷入人吃人才能续命的绝境,最后才降秦。

如果主帅赵括不是战死,赵军一定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绝不会投降。

面对40万投降的赵军,其中大部分都是16周岁左右的少年士卒,怎么处置?养不起,每天需要多少粮草?留不得,毕竟是敌人。散不得,等于放虎归山。

白起给秦昭襄王送去一份请示,快马星夜奔驰咸阳。

秦昭襄王回复诏命,星夜快马,送至长平前线白起手中。

白起展开诏命一看,空无一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无字诏命”。

白起揣测王意,“一字不留”,不就是“一人不留”吗?于是下令,坑杀40万赵军降卒。

4

长平之战后,白起回到咸阳面见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告诉白起,“无字诏命”并不是“不留一人”,而是让白起“自行决定”。

从此,白起背上坑杀40万赵军降卒的千古恶名、万世骂名。

一代名将被污名化。

白起从此和秦昭襄王决裂。

也将引来杀身之祸。

公元前259年10月,秦昭襄王任命王陵为将率军伐赵,直攻赵都邯郸。

邯郸之战爆发。

秦昭襄王的意图十分明显,取邯郸,灭赵。

秦昭襄王的本意让白起为将攻打邯郸,但白起认为此时攻打邯郸必败无疑,已经预见败局的白起称病不领王命。

此时,秦昭襄王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坚持攻打邯郸,且猜忌白起怀有异心。

范睢说,白起如不愿为大王所用,也决不能为他国所用,否则,必成大秦后患!

秦昭襄王赐白起秦王剑,白起自杀而死。

一代战神,战国第一名将白起,就此谢幕。

5

邯郸被围困两年,危在旦夕。

赵国向楚、魏求救。

战国四君子之一、赵国平原君赵胜,受赵孝成王之命,前往楚国求援。

出发前,赵胜想挑选20名能言善忠勇可靠的门客一起去楚国,但只挑选出来19人,还缺少1人。

此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主动站出来,向赵胜自荐前往楚国。

这就是著名成语“毛遂自荐”的源出。

赵胜从未听说过自己的门客中还有毛遂这个人,也没有听说毛遂有什么才干。

赵胜说,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好像锥子放在袋子里一样,锥尖会一下子刺破袋子露出来的。而您在我家三年了,可我从来还没有听人说起过您。

毛遂说,假如我这只锥子早能放进您的袋子里,那就不只是露出一个尖儿,而早就会像谷穗脱苞那样,完全显现出来了。

这就是著名成语“脱颖而出”的源出。

于是,赵胜带着毛遂一起前往楚国,来到楚国的都城陈城。

通过好友楚相春申君黄歇的鼎力引荐,赵胜很快见到了楚考烈王。

6

赵胜向楚考烈王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从“日出”谈到“日中”,楚考烈王还是不为所动。

于是,毛遂拔剑上前,走近楚考烈王,慷慨陈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是这样:

今楚地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

楚考烈王羞愧不已,于是“歃血而定纵”。

这就是“歃血为盟”的源出。

楚、赵结成联盟。

楚考烈王以黄歇为将,领兵10万救赵。

赵胜回到赵国后,在赵孝成王面前谈及此次出使楚国,感慨地说:“毛遂至楚,而重于九鼎大吕。”

著名成语“一言九鼎”,由此而来。

战国四君子之一、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取兵符,调集8万魏军,赶往邯郸。此为“窃符救赵”。

公元前257年12月,楚、魏联军会师邯郸城下,邯郸城内的赵军齐出,楚、魏、赵联军大败秦军。

邯郸之围解除。

楚、魏、赵联军取得邯郸之战完胜。

【补记】自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都城郢,及至公元前257年楚考烈王取得邯郸之战胜利,20年来,楚国首次和秦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也是自公元前278年以来,楚国首次取得对秦国军事行动的重大胜利。

救赵、邯郸之战的胜利,楚国和楚考烈王在列国的影响力和声望,得到前所未有提升。

楚国,在考烈王的任期内,出现了中兴迹象。

但历史演进的车轮,从不会迟疑或者停滞。

它选择义无反顾、滚滚向前。

因为,如赵奢所言:

狭路相逢勇者胜。

(沈国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