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军旗飘扬 > 新四军进军淮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新四军进军淮上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7/31 9:58: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年是新四军成立八十周年,也是全面抗战八十周年,同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因此。我们回顾军史,就离不开新四军在华中抗战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彭雪枫率部二次进军淮上的历史。因为新四军二次进军淮上,在新四军抗日战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淮上,按地理位置划分,是指淮河以北,浍河以南,为了开辟敌后这一战场,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早在1938年底就挥师东进,从河南省打到皖北,在行进的路上不断作战。

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

1939年1月,游击支队主力东进豫皖苏边的永城、萧县地区。2月6日,游击支队一部在豫东永城县双桥歼伪军百余人。9日,游击支队夜袭亳县芦家庙据点,歼伪豫东剿共军200余人。14日,游击支队一部在豫东杞县荆岗和睢县长岗歼日军骑兵10余人。3月,游击支队进击豫东商丘坞墙据点,歼伪军210余人。16日,游击支队一部在豫东通许县练成集中歼灭伪军1000余人。26日,游击支队一部在豫东杞县瓦岗地区粉碎日伪军2000余人的进攻。9月2日,游击支队第1团夜袭豫东商丘马头寺据点,毙访伪军300余人,俘数十人。由于游击支队运用是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集小胜为大胜,所以影响越来越大。

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

由于原来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仅仅是用新四军的名义,实际上并不隶属新四军指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39年6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游击支队划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

为扩大回旋余地,解决粮饷供给,并沟通与新四军军部以及江北指挥部的联系,支队派第2团于6月15日,向淮上地区进军。随后,彭雪枫率支队机关进抵淮上地区。在宿县湖沟集与日伪军遭遇,经激战,歼日伪军450人;6月下旬,两次袭击怀远县城,一度占领龟山,歼日伪军10人;25日歼怀远西南安乡伪军孙立春部;26日在常家坟伏击淮河日伪军汽船4艘,击毁1艘,毙日伪军数十人,击毙日军皖北指挥官,封锁淮河,8月5日,再度夜袭怀远县城,再次攻克龟山阵地。

游击支队进军淮上后,先后四次袭击怀远县城的伪军,一度攻克安乡据点,在魏桥,张庄伏击日伪军,屡屡获胜。在此期间,游击支队扩军1800余人,部队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活动在永城、涡阳、肖县、夏邑地区的部队,也积极打击日伪军,发展自己的力量,先后建立了永城、夏邑、肖县、宿县抗日民主政权。9月,游击支队主力淮上回师涡阳、蒙城、宿县边之曹市集附近整训,不久,又移至新兴集。部队开赴永城、肖县地区,以团为单位,分区开展地方工作,组织地方武装,扩大部队。

随着新四军游击支队影响的日益扩大,有的地方武装相继加入新四军游击支队,8月,永城县爱国人士鲁雨亭等960人加入新四军,被编入第一总队,10月,中共豫东特委领导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东移豫皖苏边区,12月改编为游击支队第2总队。肖县游击支队和宿县独立团整编为游击支队第3总队。游击支队还派第一团及党政干部120余人赴皖东北,将这一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及地方武装统一整编为第4总队。在此期间,游击支队还增建了独立第一团,永城独立团,睢杞太独立团和支队特务团。

至1939年底,新四军游击支队共对日伪军作战80余次,毙伤日伪军5300余人,俘获日伪军1200余人,缴获长短枪1670余支,机枪51挺,炮4门和大批弹药,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规模。整个支队约1.7万人。

指挥关系明确了,但合法名义与经费给养问题并未解决,于是,彭雪枫派游击支队第2团政治委员谭友林为代表,于7月下旬到了庐江县东汤池向叶挺,张云逸汇报。叶挺听了汇报后,讲了4点意见:一、彭雪枫领导的游击支队以300人和劣势装备、孤军深入豫东敌后,壮大了自己,取得了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这是值得褒奖的。二、豫皖苏根据地位于陇海、津浦两路之交叉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你们要进一步发动群众和武装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三、新四军现有5个支队,你们游击支队可改为第6支队,弹药问题我们要江北指挥部尽量给你们以支援,但改善部队装备,根本上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四、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日益扩充,要注意抓部队的建设,建立地方武装,还要培养自己的主力,使部队逐步正规化,既能分散游击,也能适时集中打运动战,以便大量歼敌。叶挺要江北指挥部拨发5000元现款和一批西药交谭友林带回,并要6支队再派一支部队到指挥部搬运武器弹药。从此,第6支队沟通了军部、和江北指挥部的联系。

1940年2月1日,新四军军部命令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第6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支队以下各部也进行了整编,主要指挥员也进行了调整。3月14日,6支队睢杞太独立团袭击豫东围镇,焦阳店等据点,歼日伪军130余人。16日,第6支队粉碎了日伪军2000余人对豫皖苏边肖县、永城地区的“扫荡”,毙日军联队长以下日伪军300余人。

17日,国民党军第51军一部在皖北宿县王浅子一带遭日军追击。第6支队第8团主动出援,后被增援日军包围。副团长陈文甫率一个排掩护主力转移,血战竟日,毙日军68人,伪军数十人。陈文甫和全排官兵牺牲。5月13日,第6支队睢杞太独立团积极出击,击毙日军驻睢杞太部队指挥官,歼日伪军100余人。15日,第6支队第3团夜袭豫东夏邑县王志家据点,毙伪军100余人,俘伪军80人,6月1日,第6支队在涡阳县新兴集举行阅兵、消息被日军侦获,立即调集濉溪口,临涣集、永城等处驻军及附近伪军共4千余人,分4路合击新兴集,企图一举歼灭第6支队主力。第6支队在新兴集周围与日军激战竟日,歼日伪军百余人,迫使敌军撤退。20日,八路军第二纵队第344旅越陇海路南下,抵达皖北涡阳新兴集,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师。27日,黄克城率纵队机关和新2旅到达涡阳地区。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同意两部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可就在当天,黄克城率八路军第2旅和687团由涡河北地区出发,越津浦路东进,开辟苏北根据地,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新四军6支队改番号为八路军第4纵队。原6支队所部,除4总队外,仍在津浦路西活动,重新编组为第4、第5、第6旅,全纵队约1.7万人。

新四军第6支队改称八路军第4纵队后,执行在津浦铁路以西,陇海路以南向西防御的任务。1940年9月,第4纵队为了扩大豫皖苏边根据地,并解决财政困难,一部坚持涡北地区斗争,一部南下怀远、凤台,进抵淮河北岸,打击日军,控制淮河下游。这就是新四军二进淮上。四纵队先后建立了淮上办事处以及4个县政权,组织区乡自卫队和淮上独立团。11月中旬,日伪军5000余人对涡阳、蒙城地区进行“扫荡”,第4纵队一部在反扫“扫荡”战斗中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坦克10余辆,击落飞机1架,先后收复了国民党军放弃的涡阳,蒙城县城及一些集镇。12月12日,使人没有想到的是,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耿蕴斋,八路军第4纵队第6旅第17团团长刘子仁、第18团团长吴信容,率1500人叛变,投靠了国民党,给八路军第4纵队官兵带了很大的影响。致使4纵队在淮上的活动,逐步减弱。最后,淮上部队全部撤走。1941年2月10日,国民党军汤恩伯部分三路开始向豫皖苏边区之八路军第4纵队进攻,日伪军也乘机“扫荡”,八路军第4纵队一面反“扫荡”,一面抗击国民党的进攻。由于皖南事变后,抗日斗争的形势极为严峻,加上国民党加紧反共,中共中央决定立即成立新四军军部,八路军第4纵队被编为新四军第4师下辖10、11、12旅及肖县独立旅,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彭雪枫为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该师活动于淮北地区。

八路军第4纵队改称新四军第4师

八路军第4纵队改称新四军第4师后不久,4月4日,新四军第4师第11旅第31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夜袭侵入马家楼的国民党宿县常务队,歼顽军40余人,俘20人。4月6日,国民党两个团向永城西南万楼进攻,第4师第12旅34团一个营奋起抵抗,苦战竟日,弹尽粮绝,营部及一个连的指战员除少数人突围外,大部分牺牲。2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指示,第4师主力转移皖东北,留3个团及地方武装在淮北津浦路西坚持斗争,5月4日,彭雪枫率4师主力转移皖东北,张震吴芝圃率11旅在路西坚持。5月30日,国民党军继续进攻豫皖苏边区,新四军留下津浦路西部队撤至津浦路东的皖东北地区。

为恢复津浦路西根据地,1944年8月,新四军第四师誓师西征。10月,四师一部第三次进军淮上,在围歼淮上军事实力最强的伪军第三十二纵队韩金山部2500多人后,又先后发起火神庙、保家集、古城、苏集等战斗,拔除多处日伪军据点,迫使日伪军只能龟缩在少数城镇。同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标志着津浦铁路以西抗日根据地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直到迎来抗战的全面胜利。

纵观新四军三次进军淮上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是敌人多么凶残,新四军是多么的英勇。同时知道,新四军到过的淮上地区,影响了人民大众,振奋了抗日热情,为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基础。新四军二次进军淮上历史,也证明了中共中央关于挺进敌后进行游击战争的方针是正确的,在敌后发展抗日武装是大有可为的,在平原地区是能够建立根据地的。

(高兴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