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军旗飘扬 > 激情燃烧岁月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激情燃烧岁月稠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7/24 10:29: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四军老战士曲士良的故事

他今年96岁,1921年7月生于山东临沂城北门外三里桥坊村一个贫寒农家。当时全家有父亲、母亲、姐姐和他,共四口人。出生三个月时,他因患痢疾(拉肚子),奄奄一息。父亲以为他死了,用干草将他包裹,准备送到野外掩埋。母亲发现他的小脚丫子还在动,遂将他抱入怀中。后来,经过父母尽力呵护,他竟顽强地活了下来。六岁至十三岁,他在本村私塾读书,读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但先生一直没给他“开讲”,只是一味让他熟读、背诵。由于记忆力强,悟性又好,读过的书,他不仅大都能够背诵,而且还能从中悟出不少道理。他18岁时走上革命道路,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经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出生入死,先后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他,就是淮南市军分区离休老干部曲士良。

曲老当年走上革命道路,与其父的指引有直接关系。其父豪侠仗义,爱打抱不平,加之又曾练过武功,身手不凡,因此在当地有点名望。1939年6月,曲士良在父亲的指引下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一名战士。同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十字架”上

曲老曾应约写过一篇回忆文章,题为《我在“十字架”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年他参加八路军时一心想到前线去打鬼子,但事与愿违,首长坚持把他分配到支队宣传队当宣传员。他思想不通,但只好服从。《我在“十字架”上》,就是写他自己在宣传队参演话剧《十字架》,扮演“十字架”的经历。

在宣传队当宣传员,原来主要任务是写标语、写海报、教唱歌、编快板等,后来宣传队也演戏,所以宣传队后来又名(奋斗)剧社(剧团)。演戏对他来说难度很大,他文化水平不高,又不会讲普通话,加之年仅十八岁,缺乏生活体验,要演好一个角色真是困难重重。一次,扮演《流寇队长》中的流寇队长,他心里一点没有底,全靠记忆力强,把台词背得烂熟,由导演手把手辅导,才基本上完成任务。剧团还演出过《红灯》、《恐日病》、《农村曲》、《兴隆店》、《十字架》等。在这些剧目中,他都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尤其让他难忘的是,在独幕话剧《十字架》中扮演那位没有一句台词,始终被捆绑在十字架上的人物。该剧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为背景。当时(1939年6月),民族败类张荫梧部(后投降日寇)袭击冀中深县我八路军后方机关,残杀干部、战士400余人。《十字架》这出戏,就是为了揭露和控诉顽固派的滔天罪行而编排的。所以,“十字架”这一角色,在《十字架》这出戏中,占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位置。可是,这个人物在剧中却无一句台词和半点动作,启幕时他已牺牲,被敌人五花大绑钉在十字架上,蓬头跣足,全身赤裸(只穿裤衩),胸、腹都被大开膛,遍身血污,惨不忍睹。但他所代表的却是无数烈士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威武不屈的高大形象。要扮演这一角色,难度是相当大的,演员要一动不动地呆立上四、五十分钟,还要赤身裸体地站在露天地里战严寒斗酷暑!大家都清楚这一角色扮演得好坏,直接影响演出效果。领导当时决定由他扮演这一角色,他深知难度很大,但是,他更理解这一角色的意义。为了能给抗战多出点力,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后来,这出戏,从1940年夏季开始上演,一直演到寒冬。

上前线打鬼子

上前线打鬼子,这是曲老参加八路军的初衷。1941年9月,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师长彭雪枫、旅长韦国清。他被调任九旅二十五团宣传队队长。次年初,他要求下连队获准,被任命为三营八连副指导员,后升任指导员。他要求上前线打鬼子,终于如愿以偿。但他身体比较瘦弱,为了杀敌,他刻苦训练:投弹,胳膊练肿了,仍坚持不懈,直至能投到53米远,在全连名列第二;瞄准,练到在枪杆上能坠三块砖,手腕仍纹丝不动,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翻越障碍物,练到2.5米高墙能纵身即过;涉水,练到能在深水中负重行走,30米宽的河流如履平地;格斗,练到即使被对手高高举起也摔不倒自己。在他的带动下,全连战士刻苦练功,蔚然成风。

曲老当年从到前线参战开始,到后来渡江作战,历经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大都让他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三打张楼。张楼位于泗县以北约20公里处,被“伪化”的地主、汉奸长期盘踞,危害一方。我军曾攻打过两次,均因有两个坚固的大圩孜(碉堡)互相照应,加之日军又随时以重兵增援而未成功。这个据点的存在,一直是我军的心腹之患。1943年8月,我军决定进行第三次攻打,上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二十五团。进攻一开始,二十五团就采用旅长韦国清创造的“迫击炮平射法”攻打碉堡,果然有效,一打一个洞,而我军伤亡很小。只用两天时间就攻下了一个圩孜。紧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攻打另一个圩孜,圩孜内大约有500多个伪军,他们见守不住,就纷纷向外突围。这时,八连和七连奉命堵击从圩孜西南角溃逃之敌。敌人凭借精良的装备,趁着夜色拼命突围。八连长葛维宝带领一排、二排在前面猛追,曲士良带着三排跟进。堵击变成了追击。敌人向泗县城方向奔逃,他带着三排直追二十多里至周瓦房庄。刚进庄,突然庄前传来一阵枪炮声,他判断是遇上了增援的鬼子,感到情况有变,准备应对。不料通讯员刘邦启猛地一把将他推开,说:“有鬼子!”话音未落,只听一声枪响,刘邦启应声倒地。刘邦启用自己的身躯为他挡住了子弹。这时,他发现东南方有不少鬼子迂回向他们扑来,而他身边仅有26个人,怎么办?只有拼了!于是他立即集结队伍,抢占庄外东北方百余米处,大约两、三米高的土圩孜,敌人也发现了那个制高点,便以猛烈的炮火向他们射过来,企图阻止他们抢先占领。他带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制高点冲去。冲到土圩孜附近,当他趟过圩墙下水沟,往对岸墙上扒时,还未来得及探头,突然一声巨响,他被震昏过去,什么也听不清了。他下意识地摸摸头,头还在,只是右手剧痛,在流血,他知道是被炮弹炸飞的土石崩伤的,没有大碍,于是一跃而起,带领身边的战友们冲进了土圩孜,迅速登上残垣断壁,分散隐蔽,架好了机枪,准备好手榴弹。但这时他发现三排,包括排长王光儒在内,一共只剩六个人了。形势危急,他立即下令:“誓死守住,只要鬼子一靠近就干掉他!”幸而这时敌人也摸不清他们有多少人,不敢贸然动作。就这样,双方僵持,从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5点多,那300多个鬼子被我兄弟部队全歼。

八里庄战斗。那是1944年夏天,国民党反共顽强派已经做好大举进攻苏皖边区的准备。根据这个形势,上级决定迎头击碎敌人的企图,趁其主力部队还没有到来,我军先发制人。部队从东向西开过津浦路,到了路西,计划先把当地的反动势力清除掉,以便更好地打击东进之敌。为了打好这一仗,师长彭雪枫亲自给连以上干部做战前动员。大家士气高昂,争先恐后接受作战任务。当时盘踞在八里庄的敌人是日伪十二支队司令李光明部500余人,另有300余人盘踞在南小圩孜。二十五团奉命进攻其司令部所在地。八连因为历经数次战斗,伤亡太多,连队绝大多数都是新兵,上级就把堵击任务交给了八连和骑兵连。这一仗从下午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敌人的碉堡、火力点等核心工事才被攻破。下午六七点时,敌人向西南方突围,顺着八里庄与南小圩孜之间的交通壕沟逃跑,沟上沟下都是逃跑的敌人。八连按战前部署,3人一组抓捕敌人,战斗结束时八连共抓获130多个俘虏,缴获了大量崭新的“中正式”武器,全连无一伤亡。

狄庄战斗。1945年秋,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立即下令不许日军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我军朱总司令随之也下令八路军、新四军就地对日军受降,如日军拒降,即坚决予以消灭。为此,四师奉命开进山东兖州至临城的铁路沿线。而同期,蒋军主力陈大庆部也进驻临城以南地区。我军到达驻地的第二天,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就给连以上干部作了战前动员,使大家深受鼓舞。会后,八连奉命攻打日伪据点狄庄。狄庄是靠近津浦路东邹县以南不远的一个村庄。日伪军筑有碉堡、圩沟和战壕,驻有日军12人,伪军近百人。曲士良和连长孟广寒、副连长夏广礼等研究,认为这是津浦线战役第一仗,也可能是打鬼子的最后一仗,必须打好。根据敌情,决定实行“关门打狗”,即将日伪军统统逼进碉堡后,围而歼之。是日,夜幕降临不久,部队就向狄庄开进,接近狄庄时正是半夜时分,他们立即发起进攻。敌人似乎早有准备,反击的火力很猛。他们加大火力压制,投弹手们大显身手,一排排手榴弹大都投到敌军战壕里,敌人无处藏身,伤亡惨重,活着的只好逃进碉堡。八连全力围攻,天亮前终于将碉堡攻破。是役,打死打伤伪兵30余人,俘虏伪兵40余人,将12个鬼子全部活捉,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虽然八连也有伤亡,但总的来看,这一仗打得漂亮,打得痛快,曲士良和战士们一样兴奋,这时他不禁联想起八年前和同学们一起高唱《毕业歌》时,大家都声泪俱下的情景,他想,如果大家都能看到今天日本鬼子和汉奸们的狼狈相,那该会有多高兴啊!

(管德宏 段开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