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刚走进淮南市凤台县关店乡竹园村,就看见了一幅优美的村居图: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路面不见垃圾,路边没有杂物,水渠沟塘汩汩清水,村子内外焕然一新。“真没想到,俺们村也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村民袁树银说。
竹园村共有2000多人口,是一个典型的皖北农村。近年来,村内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村环境得不到及时整治,渐渐破败下来。 “很多村民常年在外,房前屋后都是杂草,有的房屋无人居住甚至坍塌。”竹园村委会主任徐怀玉告诉记者,破败的老房子、随处可见的垃圾、淤塞污染的沟塘,一度成了村环境脏乱差的标志。由于村居环境差,群众的生活品质也受到了影响。
今年3月,淮南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凤台县各乡镇、村的整治工作随之全面开启。关店乡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干部网格化包保责任制,乡、村干部包村、包片,发动群众参与整治。同时,在该乡各村配备保洁员,购置安装环卫设施,健全环卫管理制度。“我们投入了70余万元用于全乡13个村和1个社区的整治工作,配备了58名保洁员,购置了700余套环卫设施,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关店乡乡长李晓宇说。
“村民们早就盼望着村里的环境能够得到整治。”袁树银告诉记者,得知要开展整治工作,村民都非常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下,杂物堆被移走,垃圾被清理,原来脏乱的路边塘坝被覆上新土,种上了树木绿草。最让村民高兴的是,原来淤塞的水塘沟渠被彻底清淤,并相互贯通,引进了活水。“我们计划用以管代租的形式把整治好的沟塘承包给贫困户,扶持他们发展水产养殖。这样,村里的水体能够得到长效管理,也能为贫困户创造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徐怀玉说。
(安徽日报记者 孙玉宝 范孝东)
(《安徽日报》6月8日7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