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李先念部“必须努力扩大自己”,“坚持现地、开辟鄂东”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从竹沟出发,率由连队和干部共130多人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外围敌后挺进。20日,到达四望山北麓的黄龙寺,与信阳挺进队会合。月底,派周志坚率队到信(阳)罗(山)边侦察游击。2月7日,李先念部南下应山、安陆、应城一带开展游击。18日,在应山余家店与“扫荡”日军遭遇,歼敌20多人。“余家店战斗”是独立游击支队进入鄂中敌后战场的首战。赢得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声誉。不久,李先念率部向大别山挺进。3月1日,与由高敬亭部东进后的留守处发展起来的独立游击队5大队会合。5月,又与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会合。6月,陈少敏率信阳挺进队与李先念部会合。后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陈少敏。8月14日,支队在罗山县朱堂店与日军交火,歼敌80多人。9月26日,何耀榜率鄂东抗日游击总队与李先念会合。11月中旬,中原局将豫南、鄂中、鄂东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朱理治任政委,李先念任司令员。到年底,纵队发展到9千多人,开辟了信阳以南,天门、汉川以北,京山、随县以东,平汉铁路以西的中原抗日根据地。
1940年1月,蒋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豫鄂边区顽固派反共摩擦也愈益剧烈。为打退顽固派的进攻,毛泽东指示:“李先念部力争鄂中、鄂东,坚决建立政权,建立根据地,扩大军队至二万以上,坚决消灭程汝怀”,“以便与全国工作相配合”。4月17日,李先念、任质斌率部越过平汉铁路东进,分南北两路对盘踞在大、小悟山的程汝怀部第19纵队展开攻击。18日攻下最后两个据点,大、小悟山地区完全为李先念部所控。5月,毛泽东评价说:“新四军挺进纵队(有9个团)的创造,是一个伟大的成绩。这次经验,证明了一切敌后地区,不论在华中或华南,我党均可建立自己的武装部队,并且可以存在与发展”。同时明确:“必须努力扩大自己,务求在1年内扩大到4万人,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路东”。
李先念部在鄂豫边区发展壮大,使日伪军感到莫大威胁。1941年5月,日伪军对鄂豫边区进行全面“扫荡”。5月11日,日伪军“扫荡”安陆地区。此时为第5师师长的李先念令周志坚的第13旅进行反“扫荡”:一部奔袭云梦县城等,一部插到汉川、孝感地区,破坏敌人的交通。6、7月,袭击安陆日军据点。8月,夜袭孝感城等,从而开辟了汉(阳)孝(感)(黄)陂根据地。然而,就在新四军对日反“扫荡”时,顽军又不断地进攻鄂豫边区。当顽军保1旅进犯并杀害安(黄安)麻(城)县委书记田东后,李先念决定“消灭保1旅”。8月31日晚,李先念率部冒雨突袭保1旅,战至拂晓,全歼保1旅1团和2、3团一部。
9月,侵华日军为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集中10万兵力进攻长沙,李先念果断决定,南下开辟(汉)川汉(阳)沔(阳)根据地。12月23日,第44团和第43团的第2、3营,分别向侏儒山、南河渡、桐山头一线进攻。1942年1月7日,再向侏儒山以及周家帮等地发起攻击。到2月4日,歼灭据守川汉沔地区汪步青的伪1师5千多人、李太平的伪2师1千多人,毙伤驰援日军200多人。“侏儒山战役”的胜利,扩大了鄂豫边根据地。
在开辟川汉沔根据地的同时,第5师还以主力一部配合第2、7师协同作战。1941年9月,正当日军进攻长沙、郑州之际,国民党桂军第7军及地方顽军,大举向皖东、皖西新四军第2、7师进攻。7日,李先念致电中央军委,请求开辟鄂东地区。14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代表军委复电:“先念7日电提出坚持现地、开辟鄂东的意见,基本上是应当的”。据此,李先念立即部署主力一部东进。当月,第4旅政委张体学率第42团进至黄梅;11月初,第14旅旅长吴林焕率第41团进到鄂皖边地区;1942年1月,李先念亲率第13旅、特务旅,在三角山与第14旅会合。3月,国民党程汝怀部对鄂豫边区发起“三月围剿”,桂军李品仙第138师、176师一部,向新四军第7师进行“清剿”。5月,国民党以12个正规师、4个保安团、11个游击纵队、5个独立支队共10多万人,杀向鄂豫边区,夹击第5师。面对顽军多路来犯,李先念决定在运动中相机打击顽军。6月5日,“圣场战斗”打响,歼灭国民党暂编第1师第2团,团长被击毙,毙俘顽军1千多人。8月下旬,顽军第39军开进鄂东,企图配合保4旅进攻大、小悟山根据地,李先念集中第13旅和特务旅,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发起“礼北战斗”,全歼保4旅,旅长被俘。9月中旬,第13、15旅,发起“京(山)北战斗”,歼灭顽军鄂中第6纵队曹勖部一部。
第5师独立坚持武汉外围敌后抗日阵地,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单位,且与新四军军部联系困难,1942年7月,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当第5师主力西进、南下转战时,日伪军出动第3师团和第58师团、伪11师一部,于11月开始对师部所在地的大、小悟山地区进行冬季“扫荡”。12月,李先念率部成功地跳出敌人的“铁壁合围”,并以机动灵活的“麻雀战”使敌人狼狈地逃出了大、小悟山。此后,第5师继续与日伪顽作战。至1943年冬,部队发展到4万人。
九、“我八路军有坚决迅速援助新四军”,“创立皖东、淮北、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任务
1940年3月,国民党将“摩擦”重心移至淮河流域。19日,李品仙、韩德勤部向皖东、淮北新四军发动进攻,企图将张云逸、彭雪枫部完全消灭。21日,毛泽东指示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安徽主席李品仙奉某方令,实行全部反动政策,坚决进攻皖东、淮北新四军。欲将我张云逸、彭雪枫等部完全消灭,切断我新四军、八路军联系,并使我江南新四军处于无退路境地。在此情况下,我八路军有坚决迅速援助新四军,打破李品仙的反动进攻,创立皖东、淮北、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巩固新四军与八路军联系之紧急任务”。经反复斟酌后,毛泽东电告彭德怀“调344旅至陇海、淮河之间,协助彭雪枫创立根据地,并策应胡服(刘少奇),将来再调一部深入苏北,使八路军、新四军打成一片”。6月20日、6月27日八路军第344旅、新2旅1.2万人,分别南下抵达涡阳新兴集,与彭雪枫的第6支队会师,并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第4纵队主要“活动于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南,以对日寇作战,巩固豫皖苏根据地”,并应“设法抽调一部兵力过津浦路东,帮助苏北发展”。7月,根据毛泽东的电示,黄克诚率一部越过津浦路向皖东北挺进。8月6日,进抵淮(阴)宝(应)地区,并在蒋坝歼灭顽军韩德勤部秦庆霖旅一部。15日,罗炳辉率第4、5支队部分主力对据守双沟、仁和集、岔河镇的顽军韩德勤部第33师两个团发起总攻,顽军大部被歼。“淮宝战役”沟通了淮南、淮北根据地。
由于日军频繁向新四军在皖东北和津浦路东、路西根据地的“扫荡”,加之,顽军王光夏部和第89军进逼,李明扬、李长江和韩德勤部的包围,苏北、皖东北新四军处境甚为紧急。对此,经中央批准,整编由彭志明、吴法宪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钟辉、韦国清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江华的八路军苏皖纵队,与黄克诚部新2旅第5、6团和第344旅第687团,为八路军第5纵队,由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统一指挥。整合的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第4、5支队打成一片,为新四军发展皖东北、苏北抗日根据地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完待续)
(袁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