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淮南补齐城市环卫设施“短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补齐城市环卫设施“短板”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3/22 9:23: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借力社会资本 改进管理方式
淮南补齐城市环卫设施“短板”

安徽日报讯(记 者 范孝东 通讯员 宋 辉)3月13日,在淮南金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履带式可移动破碎筛分机“吞”下建筑垃圾,“吐”出可再生骨料,再经过配料、搅拌等环节,建筑垃圾“变”成一块块保温复合砖。“我们年处理建筑垃圾240万吨,基本上可以满足整个淮南市一年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该公司负责人说。

长期以来,淮南市按“多点布局”模式发展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历史欠账较多。为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带来的诸多问题,该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管理转型升级。

“近年来,淮南市环卫基础设施、便民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累计达12亿余元,如果不是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环卫设施建设,光靠政府财政单一投入,许多大型环卫设施是难以建成的。”淮南市城管局负责人说,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最大限度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解决了环卫项目缺乏建设资金的问题。

2007年,该市引入社会资本“试水”首个环卫项目建设,与北京桑德集团合作建设东部生活垃圾处置场,实现了该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零”的突破。此后,该市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先后与皖能集团、河南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绿色东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环卫企业合作,陆续建成城西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8个重大项目。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不仅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也改变了过去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方式以及作业模式。其中,西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每天“消化”生活垃圾1000吨,年发电量达1.07亿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14万吨;建筑垃圾处理项目生产各类再生骨料100多万吨,生产各类地砖、步砖、砌砖60余万平方米,用于多个市政项目建设。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淮南市不断推进环卫保洁、垃圾清运、智慧城市管理等管理作业市场化。目前,20余家国内企业进入该市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对9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406座公厕管理维护实施环卫市场化运作。

【编后】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管项目投入大、成本高,仅靠财政负担,无法及时高效地补齐城市环卫项目的“短板”。淮南市引入社会资本,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有效提升了该市环卫基础设施水平,切实改善了城市环境。

(《安徽日报》3月17日8版头条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