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3/10 9:24: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淮南市委书记沈强: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新华网合肥3月8日电 (姜 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这为我们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淮南市委书记沈强说,当前联系淮南实际,关键是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切入点,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加快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努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区域创新生态圈。

据沈强介绍,淮南市将着力创新产业,其中包括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坚持以大数据产业基地为引领,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继续完善提升总投资2.2亿元的大数据交易中心,一期已基本建成,中国联通数据集市已经入驻。加快中移动(安徽)数据中心建设,一期6600个机架已经投用,二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今年将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同时创新转型传统产业,打好“四张资源牌”:即打优煤电资源牌,建设煤化工基地;打强数据资源牌,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打好科教资源牌,打造“双创”平台;打响文化资源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着力创新平台也是淮南市的重点目标。记者采访了解到,淮南市将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有序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去年底科技部专家组验收已完成,整改方案已上报科技部,正在逐项整改。在园区内,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超导模型线圈等项目已落地,中电科八所山南所区及特种光缆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中科院大气所淮南研究院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基本建成,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研发区一期科研团队已入驻。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淮南市将着力创新融资。一方面,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把民间资本的源泉激活。成立2亿元PPP模式前期服务引导资金,中兴路、智慧医疗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261亿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省道102淮南全境改造工程、瓦埠湖大桥及连接线、楚都大道、山南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八公山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11个市级PPP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目前,我市进入财政部PPP信息平台的项目共计50个,总投资730亿元。另一方面,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把金融活水汇入实体经济。大力推进银政担、税融通、“过桥”贷款,2016年以来共为企业融资40亿元,积极探索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帮扶措施,多渠道破解资金制约。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离不开创新政策。沈强表示,该市大力推进去降补、调转促、全创改、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用足政策的含金量,发挥政策的正效应。重点抓好:科技孵化有平台,构建由1个市级孵化器、3个园区孵化器、8个县区孵化器组成的“1+3+8”的创新型孵化器体系,目前,“智慧谷”平台已注册企业66家,“江淮云”平台已注册企业160家。“双创”工作有舞台,设立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安徽理工大学等建设“双创”基地,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精准对接,变创新“盆景”为产业“风景”。

此外,淮南市还提出招才引智有政策,扶持企业有实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人才和企业家培育集聚工程,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全面落实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推动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目前分别建立9家和10家,市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10万元。市政府设立50亿元的调转促产业引导基金,已投放22.5亿元;依法合规解决企业遗留问题,共为全市180家企业化解规划、环保、消防、房产证等问题589个。

(新华网3月8日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