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扎根基层法庭26年,曾两次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办案累计逾2000件,无一错案——抱病履职的“微笑法官”
“不离工作岗位,是我与死神抗争的最好良方。”淮南市寿县寿春法庭副庭长李璐说。白皙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温柔的话语中却饱含着坚强,谁也看不出眼前的这位女法官,曾两次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每天用微笑面对每一位来访群众,被亲切地称为“微笑法官”。
2月20日早上7点半,李璐消瘦的身影就出现在办公室,忙里忙外准备着接待来访群众。没过一会儿,一位老大爷走进办公室,前来咨询赡养老人的相关问题。李璐热情接待,微笑着解答各种疑问。“基层法庭面向老百姓的家长里短,离婚的、赡养老人的、财务纠纷的案件比较多,很多案件调解调解,就用不着立案了。”李璐说。
在基层法庭工作26年里,李璐有一套自己的“调解经”。她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法庭副庭长,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由于长期劳累,李璐身患多种疾病,她怕耽误工作而一拖再拖,仅仅买一些药物简单止痛。
2012年12月,李璐病情加重,不得不去合肥大医院做检查,结果查出患结肠癌。李璐做了肠道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医生把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医生叮嘱她术后一定要好好休息,可是没过多久,她又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和大家一对一分案件、办案件,半年办理案件50多件。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身体躺在病床上,心里却在想那些未办理的案件,那种滋味比生病更难受。”李璐说。
2013年7月,李璐在办理一起民事赔偿案件时,代被告前来应诉的病弱的妻子与先天残疾的幼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庭审时,原告滔滔不绝、义愤填膺,被告妻儿除了连连哀求便是静默……经过李璐耐心地劝解,原告同意被告只需赔偿医疗费用便结案。
案件虽了,但李璐对当事人的牵挂却未曾放下。刚刚化疗结束还在家休养的李璐不顾病体的虚弱,顶着烈日,和同事们一路颠簸来到被告的家中:年久失修的破瓦房、家徒四壁的房间、一件像样的桌椅板凳都没有……触目所及的贫困景象让李璐潸然泪下,她二话不说把口袋里的200元钱给了他们。回来后,李璐多方努力,经过反复的劝说调解,终于做通了原告的工作,使其自愿放弃这笔赔偿款。
2013年8月,李璐又被查出患有淋巴癌,这次不得不远赴北京进行化疗、放疗。每次化疗都使李璐恶心、呕吐,连续几天咽不下一粒饭、吞不下一滴水。长期化疗使得李璐的头发几乎掉光,但为了不耽误工作,身体稍好点后,她又坚持戴着假发回单位上班,“微笑”面对每一位群众。
2014年的夏天,李璐和单位同事一同到浙江宁波去调查一起案件当事人的房产情况,一路奔波,李璐不说累;饮食不适,李璐不说苦。“虽然身体上受点苦,但是我精神上很满足。既然来宁波出差,就得抓紧时间处理好工作。”李璐说。
为了治病,李璐花光了多年的积蓄,全家人节衣缩食。细心的领导谋划了几套方案,却被她一一拒绝:党总支倡议捐款,被她叫停,说大家都不容易;同事们探望时拿出的三五百元,也被她挨个退回。“不想让组织为难,更不能连累同事,我的这点小事自己还能扛得住。”李璐说。
“今年51岁了,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快乐地工作到退休。”平凡的话语,浓缩着李璐对工作的热爱。现如今,李璐的病情相对稳定,除了一年一次的例行检查,李璐看上去与其他人没有区别。扎根基层法庭26年来,李璐办案累计逾2000件,年均调解率在70%以上,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案件,她也被评为2016年5月份“安徽好人”。
(安徽日报记者 张岳)
(《安徽日报》2月21日2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