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淮南转型发展驶上快车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淮南转型发展驶上快车道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1/1 8:57: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存量做深 增量做大
安徽淮南转型发展驶上快车道

10月14日,在安徽图联科技有限公司,曹凤英正指挥工作人员利用测绘数据和遥感影像制作电子地图。作为“煤城”女创客,曹凤英在大数据的“海洋”里挖掘“金矿”,业务已覆盖新疆全域。

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安徽省淮南市近年来扎实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摆脱“一煤独大”,全力打造大数据、现代煤化工、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基地,转型发展掀开新篇章。

作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淮南致力于做大做强煤电产业链,向煤炭深加工要效益,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到2020年,新型煤化工基地预计将完成投资1175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638亿元。

在做大做强煤电产业链的同时,淮南市做精做优非煤产业群。2011年,淮南提出“云海战略”,率先将云计算纳入城市发展战略;2013年初,淮南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淮南“江淮云”大数据产业平台揭牌;2016年,淮南“智慧谷”产业园建成投用;今年8月份,淮南大数据产业被确立为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功入驻企业近400家。目前,淮南市已有8大国家级创新平台、7大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所高校、10余家科研院所、2家省级孵化器,为大数据基地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十三五”规划中,淮南市还确定大力发展以现代医药为载体的大健康产业,启动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药品生产、医药保健、医药器械制造、医药物流等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完善建立现代大医药产业体系。目前,仅淮南生物医药工业园一家就有20余家医药生产企业落户,产品涵盖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中成药、西药制剂、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100余种。

淮南还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随着陕汽新能源专用车、江森自控等10余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入驻,淮南汽车业相关产品已涵盖整车、轴承、电子、内饰件和排放系统。

目前,淮南还在积极探索新路径,把装备制造和“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把现有装备制造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改造提升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

(经济日报记者 文晶 通讯员 柏松)

(《经济日报》10月23日一版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