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岗村的萝卜、淮建村的西红柿、红光村的葡萄、王楼的桑果……在淮南“上街去”电子商务产业园O2O体验馆里,地道的农副产品已成为网民的抢手货。
“从线下吆喝着卖,到线上包装着卖,销售方式和渠道的改变,使淮南的农副产品身价倍增,供不应求。”体验馆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发展电商,当地农副产品打开了一条销售的新路子。
“传统电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的质量及售后问题,更不具备体验的过程。而实体店往往价格较高,缺少市场竞争力。”据体验馆负责人介绍,他们打造网店销售与实体店体验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比以往单纯的电商销售或者实体店购物,有着更多的优势。
通过打通电商“最后一公里”,将淮南本地优质农副产品、优秀旅游商品从线下搬到线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让本土品牌在价格上让利于民。同时,将省内其他地市甚至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从线上引入线下,让市民能够通过现场体验、网上下单的销售方式,既能体验到实体店的服务,也能享受到网店的价格,可谓一举多得。消费者甚至可以在土鸡、土猪、山核桃等农副产品的生长周期内进行预订,出栏或成熟后再取货。
目前,在5000平方米的体验馆里有一万余种商品,除了百嘉特红酒、台湾零食等国际知名品牌,也有淮南豆制品、牛肉汤、寿州窑和紫金砚等优秀旅游商品。“上架的甜瓜、酥瓜等品种,不少人尝过便下了订单,一下能买几十斤,销售十分火爆!”销售现场,一位瓜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说。
“让农电对接,将淮南优秀产品、优秀品牌推广出去,打开销路,同时也为市民带来更多的外地优秀商品。”淮南市电商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协会将同市旅游协会、市蔬菜协会一起,大力推广农副产品电商项目,更好地为群众和企业服务。
(安徽日报记者 范孝东 通讯员 李舒韵)
(《安徽日报》8月1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