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发力“大数据” 能源城激活新动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5G工厂点亮智造新未来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发力“大数据” 能源城激活新动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6/7 8:59:0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覆盖华东的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成功引入近200家企业,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已上线测试,国产卫星综合应用集成服务平台和卫星大数据灾备中心正在建设,200余家大数据关联企业落户江淮云、智慧谷产业平台,18个项目申报国家发改委大数据重大工程,进入3年滚动计划项目库……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单一、煤电产业占比超7成的淮南市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支撑领域,以新驱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掀开调结构、转方式的新篇章。

      创新理念 能源城布局“大数据”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资源型城市倍感煎熬。淮南市经济结构长期一业独大,煤电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近年来,受宏观形势影响,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对淮南市经济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冲击,能源城迈入发展的冬天。

       产业结构单一,新常态下发展后续乏力,愈发显示出淮南对新兴产业的需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境,表面上看是外部经济原因造成的,实际上则是发展理念滞后、缺乏创新所致。”淮南市信息化办公室、大数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只有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才能催生新的经济业态,优化经济结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此,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加快调转促动员大会上,淮南市提出坚持立足煤、不唯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战略和全新的产业发展路径,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路子。

       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淮南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布局,也是淮南在经济新常态下为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做出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早在2011年,淮南就提出了“云海战略”,在全国率先将云计算纳入城市发展战略;2013年初,淮南又被列入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淮南与贵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借鉴贵阳在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探索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大数据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经过5年的持续厚植,淮南正在快速接近大数据产业价值爆发的临界点,对大数据产业布局的前瞻性也吸引了包括中国移动等多家企业选择在淮南发展自己的大数据运营业务。

       先手布子 大数据中心构建上规模

      “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未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专列一章部署国家大数据战略。2015年,安徽省发布云计算产业“一中心两基地多园区”战略规划,将淮南列为全省大数据两大存储基地之一。

      “中心一期工程已完工,6600个机架很快就会投入使用,目前已引入客户近200家。”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刘明告诉记者,淮南是中国移动在华东区域布局数据中心的唯一一个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万个机架的托管能力,届时淮南也将成为辐射华东乃至全国的大数据存储中心。

       围绕大数据存储、交易、应用服务三个环节,促进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深度应用、拓展延伸,淮南在数据资源管理、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数据资源交易流通等方面先行先试。重点建设“一大试验区、三个中心”,即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打造大数据存储中心、交易中心、应用服务中心,最终建成10万个机架,形成2万G的带宽出口能力,打造辐射带动效应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试验基地。

      随着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的入驻,淮南市与安徽移动公司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已与腾讯、搜狐、优酷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徽商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客户达成入驻协议。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将对互联网企业产生强劲的吸引能力,进一步提升淮南大数据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

      继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项目之后,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淮南市与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合作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已于4月上线测试。主要提供数据的确权登记、评估、交易等服务,推动数据资源化、资源资产化、数据证券化、资产可交易。

     “数据交易中心具有强大的带动效应,对数据进行采集、确权、清洗、定价、整合、交易,是大数据领域最前沿的业态,解决的是数据资产确权与估值问题,为交易扫平障碍。”淮南市大数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交易中心将作为淮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项目来建设,全面建成后,将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平台。

      新老对接 打造全循环产业链条

      “我们打造的视频云平台,可以将分散于各个点的视频信息集中存储、处理,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提供给政府及商家使用。”近日,在淮南市高新区智慧谷内的安徽视频云运营基地,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卫星采集实时视频。

      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不同于以往孤立的视频管理方法,视频云平台以大数据理念运营,建成后将形成一个视频数据仓库,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节约视频技术管理的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除了数据的存储与交易,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少不了数据的应用服务与再开发,为此,淮南市积极布局数据应用服务产业建设,全面打造大数据产业的全循环链条。

      在数据应用方面,该市已建成7.1万平方米的江淮云平台、9.6万平方米的智慧谷平台,如今,已经有170家企业在江淮云平台注册,96家成功入驻。包括科大讯飞、中国铁塔淮南分公司、北京数海科技、中意之旅、图联科技、乡妹子电商等企业。据悉,江淮云平台自2014年9月投入试运营以来,实现销售收入超5亿元,带动相关就业3000余人。此外,淮南已吸引200余家大数据关联企业落户,18个项目申报国家发改委大数据重大工程,进入3年滚动计划项目库。

      面向市场需求,淮南在发展大数据应用服务产业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淮南市大数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与能源、瓦斯治理及煤电相关的数据中心。一是打造能源大数据中心,对能源企业的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和处理,产生应用价值。二是依托国家级瓦斯治理研究中心,将淮南打造成全国瓦斯治理数据处理中心。三是对煤电行业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交易,可直接指导行业生产。

(安徽日报记者 孙玉宝 范孝东)
(《安徽日报》6月4日头版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