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6/6 9:19: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要求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淮南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怎么办?怎么干?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对淮南来说,就是要突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补”的大文章,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围绕调结构,加快推进去产能。淮南产业“一煤独大”,只有坚持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双轮驱动”,“加减乘除”一起做,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资源型城市产业单一的困局。一是主动减量。重点支持协助淮南矿业、国投新集做好煤炭化解过剩产能、脱困升级、职工安置工作,做好地方小煤矿关闭的后续工作,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二是优化存量。推动调转促“十大工程”落地生根,重点建设现代煤化工、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医药、煤机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三是扩大增量。坚持创新引领,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淮南高新区、淮南经开区、淮南煤化工园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区、凤台县经济开发区五大平台,全力招商引资,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推进项目落地,激活实体经济。

围绕稳市场,加快推进去库存。继续实行淮南市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实施意见,多措并举消化库存,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全市去商品房库存400万平方米。一是做好改革的文章。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加强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鼓励农民进城购房。二是做好安置的文章。加大公租房分配入住力度,扩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今年保障安居工程一律采用货币化安置。三是做好调整的文章。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房地产企业将库存工业、商业地产改造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将库存商品房改造为电商用房、养老地产等,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围绕防风险,加快推进去杠杆。防风险,要害是守住“底线”,关键在激活金融。一是在抓监管上下功夫。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依法打击非法集资。二是在建平台上出实招。完善市建发集团、产发集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4321”政银担等政策,用足用活5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只要是有效益、能生产、需融资的工业企业都积极支持,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三是在促融资上见成效。培育扶持企业上市,2016年全市计划新增挂牌(上市)企业6家以上,实现直接融资200亿元,使企业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中赢得商机、实现发展。

围绕提效益,加快推进降成本。全面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好减轻企业负担的组合拳。一是精准帮扶、降本增效。开展市委常委、副市长精准帮扶拟上市(挂牌)企业和重点工业企业活动,加强规下升规上企业帮扶包保工作,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抓住政策机遇,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试点。二是落实政策、正税清费。重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落实省、市、县三级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开展涉企收费专项督查。三是简政放权、提高效率。衔接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探索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设电子政务平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围绕增后劲,加快推进补短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坚持问题导向,确保补短板真正“补”在薄弱处、关键处、紧要处。一是补齐扶贫开发短板。把扶贫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推进扶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精准扶贫,因户因人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提升老城区,主攻高新区(山南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建设美好家园。在交通方面,重点加快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3个站点、3座淮河大桥等建设,推进城市轻轨、102省道一级公路改造、瓦埠湖大桥、连接淮上淮河大桥与潘集区的城市外环建设,实施县乡村道路三年行动计划。在城乡方面,重点抓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等工作。三是补齐发展环境短板。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推进“六城同创”和土地、房地产、招投标、信访、机关工作作风五大专项整治,完善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推动发展环境全面优化,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中共淮南市委书记 沈 强)
(《安徽日报》6月3日刊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