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淮南豆腐:家常美食成“中国地理标志”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豆腐:家常美食成“中国地理标志”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22 9:03: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人民网合肥1月20日电(韩震震)2000多年前,在安徽淮南境内,西汉淮南王刘安,炼丹时的一次失误,让莹白细腻、鲜嫩绵滑的豆腐意外诞生。时光荏苒,当初的豆腐,已衍生出丰富多样的豆制品,而与之相关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积累。

       2015年9月15日,淮南举行第三届大八公山旅游嘉年华豆腐文化欢乐汇,纪念豆腐始祖诞辰、参加八公山古运会……千余人一起寻源豆腐文化,体验欢乐之旅。同年,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淮南豆腐担当“国家队”,展现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诞生:两千多年前的一次意外

      公元前164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都邑设在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刘安渴求长生不老,不惜重金招贤纳士,在八公山上谈仙论道,著书炼丹。

       刘安等人用山中的清泉水磨制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没有炼成,倒是豆汁、石膏和盐起了化学反应,形成鲜嫩绵滑的白色物体,也就是豆腐的雏形。有人大着胆子尝了一些,美味可口。

       在制出豆腐后,刘安给这种东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菽乳,后来改称“豆腐”。此后,豆腐在民间流传开来,刘安也无意中成为“豆腐始祖”。

        元代吴瑞在《日用本草》一书写道:“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这个说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从意外“出生”至今,淮南豆腐已有2000多年历史,不但制作技术代代相传,越来越多的豆制品也被研制出来。

       如今,淮南豆腐既有水豆腐、豆腐干、千张,也有豆腐皮、腐竹、素鸡、内脂豆腐等。与现代加工工艺结合后,更是出现了菜汁豆腐、冻豆腐、干燥豆腐、无渣豆腐、鸡蛋豆腐、咖啡豆腐等衍生品。

      悠悠岁月中,豆腐逐渐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甚至传播海外。唐代鉴真和尚东渡将豆腐传入日本,宋朝传入朝鲜,18世纪传入欧洲,后陆续传入美洲、非洲,豆腐逐步成为世界性大众食品。

      时至今日,淮南还有200多名豆腐生产的行家里手,在京、沪、苏、浙、内蒙古、西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传授豆腐制作工艺。

      传承:家常美食代代传

       豆腐在世界上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与其相关的产业和饮食文化,在中国,特别是安徽淮南的积淀,却越来越厚重。

      淮南的豆腐制作,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新中国成立后,豆腐生产逐渐得到较快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如今的淮南豆腐,已经从旧的生产模式向着集团化、现代化、专业化迈进。

      淮南市八公山镇、祁集乡被称为豆腐镇、豆腐乡,八公山镇下郢村、祁集乡祁圩村被誉为中国“豆腐村”。如今,在祁集乡,干净的现代化厂房,整洁的生产流水线,都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方式结合的产物。

      在黄岗豆制品新园区,20多家豆腐生产单位,每天豆制品产销量可达2万公斤。在祁集乡农民工创业园,有公司创新打造“公司+农户”的产销模式,公司统一质量标准,按订单需求生产运销,产品销往上海、郑州、福建、广西等地,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莫道豆腐平常菜,大厨烹成席上珍”,豆腐的品种越来越多,吃法也就花样十足,此前连续举办20届的淮南豆腐文化节上,一桌豆腐宴,让人印象深刻。豆腐宴上每道菜都有一种独特风味,每个菜名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豆腐宴上的“刘安点丹”,就是为了纪念淮南王刘安而创作的,客人面前放着一个空的白瓷碗,里面撒上一些白色粉末,将豆浆倒入后,两分钟左右,豆浆开始凝固,成为鲜嫩如脂的豆花,再加上调料,就成为味美香滑的“刘安点丹”。

      其实,“点丹”的秘密,是那些白色粉末——葡萄糖酸内酯,虽然早已被破解,但如此呈现在食客面前,仍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发展:入选非遗,成中国地理标志

      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以“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为主题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首次以食物为主题,展示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在中国国家馆里,淮南豆腐作为中国豆腐工艺的代表,也作为安徽省的唯一,展示着农业文明的饮食智慧。

      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淮南豆腐一面保护传统制作技艺,一面走向产业化、品牌化。

      2014年年底,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淮南市申报的“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淮南市成为全国唯一的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保护地区。

      2013年7月16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新增地理标志商标名录中,“淮南豆腐”名列其中。2015年,淮南市八公山豆腐,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的编纂范围。

       如今,豆腐已成为淮南的城市名片,而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品牌的突破,也必将推动淮南更好地弘扬豆腐文化,做大做强豆腐产业。

(人民网安徽频道1月20日要闻区刊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