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2月21日电 近年来,淮南市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加大民生投入,逐年扩面提标。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淮南市累计滚动实施省级民生工程46项、市级民生工程9项。民生工程总投入106.4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4.7%。惠及全市200多万人民群众,人均受益5000多元。
2015年,淮南市预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2.25亿元,截至11月底,全市共拨付民生工程资金21.68亿元,占年初计划投入的97.4%。同时制定相关方案和办法,以推进民生工程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共安排建后管养资金3545.38万元,促进发挥长期效益。
多措并举促发展 教育民生惠万家
淮南市教育局紧扣“规范运作、实效显著、再创佳绩”目标,及时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政策、扎实工作、创新举措、整体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学生资助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介绍,淮南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费和补助公用经费资金截至目前已拨付到校15276.87万元,惠及21.9万中小学生。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校生生活补助资金780.88万元已经发放到位,惠及学生6472人。城市低保家庭享受免费教科书补助资金34.09万元也已发放到位,惠及学生1463人。同时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保障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以及维修改造校舍等工作。
洞山中学校舍改造列为田家庵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项目之中,据了解,洞山中学东校区于2014年12月9日开工,学校建设总投资约1.1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26545平方米,可容纳3200名学生就学。
学校各类教学、实验、体育场所、馆室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网络及多媒体教育教学设施、网络监控、数字广播、视频会议及有线电视系统已建成使用。
科学谋划巩成果 医疗民生暖民心
淮南市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政策规定,完善了2015年度补偿方法,提高了参合农民就诊补偿水平,加快了基金使用进度,到11月底,全市已支付补偿金额3.97亿元,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25.45万人,农村常驻人口参合率为101.07%。
结合近几年新农合运行情况,淮南市新农合机构按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为全市参合农民办理了大病保险,累计参保保费1881.73万元。同时超额完成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以及全面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在毛集实验区人民医院里,医院医疗设施基本完善,卫生情况良好,百姓有序排队等待就医。据了解,毛集实验区人民医院是毛集实验区新农合即时结报医院之一,参合农民住院只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出院在医院即可享受新农合报销。截至目前已报销1617人次,报销金额214.86万元,补偿比达到70%左右,门诊补偿人次11839人次,补偿金额36.87万元。
多元发展润民生 文化建设惠百姓
近年来,淮南市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15年,田家庵区在经济下行、财政吃紧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对区文化馆实施了改建。改建后的文化馆面积可达到1500多平方米,对各厅室活动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多措并举推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毛集镇综合文化站是2011年省级民生工程项目。2012年1月投入使用,总投资109万元。文化站占地面积286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
在毛集实验区公共文化馆里,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打篮球,活力四射。大爷大妈们敲着锣跳着舞,喜笑颜开。有的拉着二胡,唱着黄梅戏,充满闲情逸致。馆内设有文娱活动室、报刊阅览室、健身室、多功能厅等,均免费对外开放。
循序渐进稳发展 帮扶救助促和谐
为使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充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状态,淮南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到2015年末城镇住房保障的覆盖面达到20%;实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对贫困儿童实行免费抢救性康复。
2015年凤台县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任务3194套,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15.31亿元,总建筑面积32.99万平方米。2015年基本建成任务4016套,分配入住任务2800套。凤凰湖新区搬迁安置区六期项目共解决2546户采煤沉陷区群众集中搬迁安置问题。记者在现场看到高楼林立,错落有致。目前,六期项目已全面封顶,计划2016年8月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
凤台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列入2010年省级民生工程项目,中心设有床位60张,现收养孤残儿童66人,其中病残儿童占94%以上。在儿童福利中心,新建的文化长廊、塑胶运动场地、柏油道路上,孩子们会嬉笑着奔跑,会轻轻地喊“姐姐好,欢迎你。”
(罗晶晶)
(新华网12月21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