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暖溢淮南。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数字、凤凰网、安徽卫视、中安在线、安徽网、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经济报、工商导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等近20家主流媒体记者走进淮南,参加由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开展的集中采访活动,聚焦淮南民生工程实施中的突出亮点和成就。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民生工程的决策部署,围绕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不断加大民生投入,逐年扩面提标,民生工程已成为推动淮南全面转型、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平台。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滚动实施省级民生工程46项、市级民生工程9项,涉及校舍安全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沉陷区搬迁安置等多个方面,总投入达106.49亿元。通过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实施,我市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充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改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当日,采访团一行首先在洞山宾馆听取了市民生办关于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介绍,并与我市财政、建委、卫计、人社、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咨询交流。随后,记者们深入田家庵区、毛集实验区、凤台县等处,实地采访校舍维修加固及改扩建、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使用、新农合项目运作、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搬迁安置等情况,用镜头和纸笔记录下淮南民生工程实施和改革发展的崭新景象。
“淮南市把民生工程作为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形势再紧不紧民生工程、支出再减不减民生投入’的惠民政策兑现,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记者们纷纷表示,此次集中采访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回去后将把淮南民生工程实施中的突出亮点和成就及时转化为有内容、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重磅推出。
(记者 陈崇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