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毛集:“水口袋”变身“幸福乡”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5G工厂点亮智造新未来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毛集:“水口袋”变身“幸福乡”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2/16 9:05: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经济日报12月15日14版刊发
安徽毛集:“水口袋”变身“幸福乡”

       初冬时节,淮河边焦岗湖,水面浩荡,依稀的残荷告诉游人,一季繁华刚刚过去。

      “你们来晚了,早点来,还能看得到一望无际的荷花!”渔家乐老板梁学强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行,“不过现在来,有藕、有莲子,还有鱼和螃蟹”!梁学强退网还湖后开了渔家乐,除了原有的4艘渔船,还买了7艘快艇搞旅游,忙时要请20多人帮忙,每年纯收入达30万元。

       说起退网还湖,老梁感慨地说:“过去不理解,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才相信生态重要啊!”如今,6万亩焦岗湖享有“华东白洋淀、淮河大湿地”美誉,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养生,是该区发挥生态效应的“大手笔”。

       焦岗湖位于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是沿淮著名的“水口袋、锅底子”。1991年特大水灾后,毛集人不畏艰难重建家园,成为沿淮行蓄洪区灾后重建的典型;1999年,安徽批准设立“淮南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2008年,又成为国家首批13个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之一。

      在焦岗湖镇孙台村,70多亩订单山芋让农户方庆龙发了家。“70亩,收了21万斤,产值达到12万多元。明年,我准备扩大种植,大力发展山芋种植,带领全村老百姓增收致富。”为啥这里的山芋这么好卖?“因为要做淮南牛肉汤啊!”方庆龙自豪地说。
扎根毛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白蓝集团,2013年将地方美食——淮南牛肉汤打造成速食食品,一炮而红。其所需要的原材料,包括红薯粉丝、牛肉包、调味酱包、脱水蔬菜包等,一概在本地生产。

      记者走进白蓝集团,一车1600件的牛肉汤方便制品正发往南通,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每月网上销量1万件,线下销量10万件。此外,白蓝泡菜、白蓝天然彩色营养果蔬面制品等也是其主打产品。白蓝集团在毛集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年生产能力4.6万吨,配套建设2万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6万亩优质水产养殖基地,将带动3万农户和25万亩以山芋、毛豆、荷兰豆、青刀豆、莲藕、大白菜等为主的订单农业。

       “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始终是毛集工作的主导。”毛集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赵期中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截至目前已完成退网还湖3.5万亩,《淮河流域焦岗湖湿地生态修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上报科技部,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完成植树造林4000亩,完成河道治理10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3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6.9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平方米。

      过去因灾出名的毛集,如今大变样。区辖三镇全部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实验区成为皖北首个省级生态区,河西新村被评为全省首批宜居村庄;8.7万平方米的老城改造基本完工,一批高质量的小区项目相继完工;城乡居民生活大幅改善,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到8244元,同比增长8.3%。

(记者 文晶 通讯员 梁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