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以“形势再紧不紧民生资金,支出再减不减民生投入”的总要求,始终坚持为民谋利、由民监督、从民所愿,将这项“德政工程”落在百姓“心坎上”。
人民数字合肥电(王 鹤 通讯员 余其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工程的实施,要从入民心,如何入民心入手,就要真正把握好百姓心之所想、所期。
安徽省淮南市以“形势再紧不紧民生资金,支出再减不减民生投入”的总要求,始终坚持为民谋利、由民监督、从民所愿,将这项“德政工程”落在百姓“心坎上”。
为民谋利,民生工程“入民心”
如何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淮南市的做法是,坚持把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纳入民生工程中去,在民情、民忧、民生上狠下功夫,进而有效推进。
淮南市文广新局统一集中采购艺术表演团体,满足基层群众观看演出的需求;潘集区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试点举办“公建民营”式普惠性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破解农村幼教发展瓶颈;凤台县把采煤沉陷搬迁安置区内敬老院、饮水工程、清洁工程、文化站、卫生室和污水处理站等民生工程项目管护通过招标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
淮南市通过实施《淮南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试点方案》和《淮南市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办法》,选择一批民生工程建后管养项目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2015年,各级财政安排建后管养资金3545.38万元。
为民解忧,用好民生“救命钱”
“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的命早就没了。想到这些,虽然患病我也感觉精神好很多”。谈到自己被惠及的民生救助政策,苏家林非常感恩地说:“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就不会有我今天了。”
43岁的苏家林,是淮南李郢孜镇新工社区低保户。患有尿毒症的她,十年里,每年花在透析上的费用个人支付大约三万元。当地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救助其每月领取低保金930元,同时为她办理了每年一万元的大病救助。
淮南市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自2007年开始建立并实施,8年来通过不断的政策调整,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形成了一个集住院、门诊规定病种、普通门诊、大额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有效解决了城镇居民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
据悉,截至目前,淮南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70%以上,实际报销比例达64%左右,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并实行35%的兜底报销。
长效机制,保障民生有“温度”
“民生工程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淮南市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主要途径,一项一项认真梳理,查找薄弱环节,着力提升民生工程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年,由民政部门负责实施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六项民生工程早在今年年初,淮南市民政局便将相关工作细致划分,分解预期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到部门到个人,各项工作皆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悉,截至目前,该市民政部门发放各类补助资金9032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6.7万人;工程类项目计划投入资金385万元,严格按照序时进度,保质保量,目前完成投资额233万元,完成率达61%,各项工程有序实施。
优化机制,民生监督有“活力”
“民生工程最能体现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风貌、工作状态,一定要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努力在全省争先进位”。今年以来,淮南市认真落实“双督查双考核双责任”,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强化建后管养,营造宣传氛围,进一步确保资金安全。
在完善监督机制方面:健全民生工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程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组织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继续开展民生工程项目视察、调研等监督活动;完善民生工程网站公众参与平台,畅通城乡居民的诉求渠道;回访受益群众,开展项目“回头看”,深入查找民生工程存在的不足,认真整改并及时反馈。并通过进一步强化民生工程专项督查和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对民生工程项目进展、工作创新、信息报送、信息公开、建后管养等情况开展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措施到位、限期整改,并将考核结果在政府网站和淮南日报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讲政策,宣传医保信息,听取群众意见,群众的参保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促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将各项民生工程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好地惠及群众。”采访中,淮南市民生办负责人告诉人民日报数字安徽。
采访手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休止符。要千方百计贴近百姓需求,民生工程做好了,城市必将收获更多温暖、绽放新的精彩。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要切中群众所思所盼的民生指标,淮南市正用心脉脉传递“她”的温暖语言。
(8月26日人民日报数字安徽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