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沈海 带着父母上大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沈海 带着父母上大学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6/16 8:38: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淮南师范学院,只要一提起沈海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那个带着父母上大学的青年。

      今年22岁的沈海是六安市金寨县人,2012年,他考取淮南师范学院法学专业。然而,沈海并未因考取大学而喜悦,“当时爸爸妈妈卧病在床离不开人,我要是去上学了就没人照顾他们。”沈海说。

       原来,早在沈海读高三的时候,母亲便因风湿性心脏病恶化,做了心脏换瓣大手术。紧接着,在外打工的父亲又因高温中暑引发脑血栓晕倒在合肥街头。不到一年的时间,父母相继病倒,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还在读高中的沈海顿时陷入困境,也让他很快成熟起来。为照顾父母,沈海不得不选择离开校园,每天守候在父母的病床前。然而在照顾父母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学业,并于2012年考上了淮南师范学院。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沈海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到底要不要去上大学?一边是病重的父母,一边是巨额的学费,沈海心中满是纠结。最终他决定无论多么难也一定要上大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在团省委“希望工程”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沈海终于步入大学校园。然而,大学生活刚开始,厄运再次降临到沈海身上。母亲心脏病恶化,父亲在送母亲就医途中出现大面积脑出血,晕倒在路上。连续的变故让当时这个19岁的小伙子难以应对,父亲刚做完手术,沈海便晕倒在病床前。

      沈海在苦难中变得更加坚强。为了更好地照料父母,沈海把父母接到学校,一边上学一边照料他们。每天早晨不到6点就起床,做好早饭,帮父亲擦洗身体换衣服,照看父母吃好饭再去上学,中午一放学就匆匆回去做饭,下午帮父亲做肢体康复训练。平时还通过勤工俭学、发传单、当校园代理来挣生活费补贴家用。在沉重的压力下,沈海仍然坚持刻苦学习,综合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还被评选为优秀学生干部。

      2014年春节刚过,母亲病情恶化,于农历正月十六凌晨离开了人世。为了不影响父亲的病情,沈海一直向他瞒着母亲去世的消息。沈海说:“我当时怕爸爸知道妈妈去世后会想不开,在他面前我只得装着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每当爸爸问妈妈的情况,我只能强迫自己笑着对他说,妈妈现在好多了,在大姨家住着呢。”回忆当时的情景,沈海不禁潸然泪下。

      沈海的事迹感动了学校的师生,大家发起爱心捐款。社会上的好心人也伸出援手,纷纷打来电话问候或前来看望沈海一家。淮南市雷锋出租车队和爱心出租车队的的哥的姐得知沈海的情况后,自发组织了献爱心活动,一些爱心人士前往医院看望沈海的父母亲。“在我最无助的时候,身边的同学、老师和社会上的好心人给了我巨大的支持,也让我在困境中感受到幸福。”沈海说。

      2013年,沈海当选为“孝老爱亲中国好人”,2014年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5年荣获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我会坚持照顾好爸爸,以后还会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对我和家人的关爱。”沈海告诉记者。

(《安徽日报》6月13日2版头条刊发
安徽日报记者 孙玉宝 见习记者 范孝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