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他乡寻“亲”,接88户渔民回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他乡寻“亲”,接88户渔民回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21 8:28: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年伊始,淮南市田家庵区渔民上岸办公室工作人员辗转来到江苏靖江、安徽怀远等地,主动上门为阔别家乡多年的异地渔民办理回迁安置手续。尽管天气寒冷,但如同亲人一般的见面场景却让狭小的签约屋内暖意十足。“30多年前,我为了生计,带着一家老小把船从淮南开到了靖江。不是没想过回家,可俺们渔民没房子,就算回去了能不能上岸也是个问题。”88户异地回迁安置渔民之一,78岁的史传英老人老泪纵横,他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现在孩子们大了,都上岸打工去了,我们在船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都说落叶归根,说到底还是想回家啊!”

  在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中,田家庵区广泛采纳民意,精心制订方案。据了解,该区用于安置上岸渔民的1266套公租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入住前按照每户每月350元发放租房补贴,消除了当地渔民破拆连家船后的居住顾虑。

      让渔民早日上岸的好政策,最初并没能让漂泊异地的渔民们高兴起来。由于文件规定“不在本地作业渔民不在此次安置补偿范围”,史传英等88户异地渔民的名字没有出现在首批被安置渔民的名单中。一时间,这些异乡人刚刚燃起的回乡梦濒临破灭。

     “全区散落在外的渔民最远的在内蒙古,最近的也在距离淮南百公里之外的怀远县,而且渔民外出时间基本都在20年以上,找到他们并集中起来讲解政策、签署选房协议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田家庵区淮滨街道主任水峰说,“考虑到身处异乡的渔民实际状况,很多问题在当地解决不了,就只能由我们来解决。”

      实地走访了解到异地渔民的真实想法后,田家庵区决定拓宽民生政策受益人群范围,把户口在田家庵辖区内的所有异地渔民全部“接”回家。田家庵区渔民上岸办公室、淮滨街道以及淮南市第三航运公司(原渔业社)多方协作,开始将安置上岸的渔民延伸到辖区范围之外。“由于不熟悉路,为了一户渔民经常要走访十几个乡镇。所以,每找到一户,就像是寻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特别欣慰。”田家庵区渔民上岸办公室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截至目前,田家庵区88户异地渔民已全部落实安置并进入回迁选房签署程序。其中,江苏、安徽怀远等地相对集中的渔民已基本完成安置房选号手续,其余散户也将在春节前陆续完成签约步骤。

     “老家人大老远地来接我们,帮助我们解决回乡安置问题,我们心里觉得特别温暖。”史传英激动地说。

(见习记者 范孝东 通讯员 孔宪姣)
(《安徽日报》1月15日5版刊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