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整治抓规范长效保安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整治抓规范长效保安澜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1/18 8:42: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徽日报2014年11月18日11版

  淮南市境内87公里长的淮河河道蕴藏着丰富的砂石资源。近年来,大量非法采砂船涌入,严重影响防洪、航运、水生态及沿岸设施安全。今夏以来,该市展开专项整治及规范管理,探索区域采砂管理新模式,使河道采砂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本报记者孙玉宝本报通讯员柏松

  近日,秋阳高照。记者从毛集实验区的淮河码头顺流而下,行至与蚌埠市接壤的大通区洛河洼水域,碧波蓝天相映成辉,人与淮河和谐相处,昔日河边黄沙乱采、砂山堆积的景象已无踪影。

  走近洛河洼淮河21号标段,一排排“铁索连舟”映入眼帘。这些焊接在一起的连舟不是战船,而是一艘艘等待切割的非法采砂船。经过综合治理,猖獗一时的淮河非法采砂成为历史,河水安澜、人水和谐成为一道美丽风景。

  非法采砂频造恶果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资源的需求激增。砂石这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建筑原料,摇身一变成了“软黄金”。

  “像蚂蟥一样钉在河道上,一晚的盗采最少能获利1万元,高峰时有2万元的利润。”淮南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私制采砂船上焊接的虹吸铁架高度从20米到40米不等,尽管每艘造价少则60万元,多则100多万元,但是依然有不少人趋之若鹜,全市300多艘采砂船中只有8艘具有合法资格。

  受暴利驱使,淮河两岸河道采砂遍地布网,非法采砂船无证开采、过度开采、乱挖滥采盛行。非法采砂船过处,河道千疮百孔,给当地供水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由于滥采,大堤崩塌,不少农田一夜之间消失;由于过度开采,潘集区刘余段附近河底海拔从6米变成-3米,并造成崩岸,仅河堤修复就花费1900多万元;由于高达40米的高架非法采砂船夜间通行,将特高压输电线路刮断,损失100多万元;由于盲目采砂,洛河发电厂两处取水口发生崩塌,损失惨重……

  整治淮河非法采砂,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依法治理遏制偷采

  完善采砂方案,加大巡查监督,规范采砂行为。当初,水利部门、海事部门曾采取多项措施遏制偷采行为,但由于不同部门各自为战,在时间和空间上给非法采砂留下了可乘之机。

  2009年,淮南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水利、海事、农委等部门联合行动,在全市设立18个采砂船停靠点,统一管理采砂船,并对非法采砂行为进行罚款和拘留处罚。然而,面对暴利,单纯的处罚难以奏效,加之流域在管理上没有形成上下游联动,无法24小时监管等,非法采砂屡禁不止。

  在“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中,淮南市借助淮河水流域环境整治,于2013年将18处停靠点全部关闭,在位于洛河洼的21号标段设立唯一停靠点,进行统一管理,对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将3艘大型非法采砂船进行沉船处理,有力震慑了非法行为。

  治标更要治本!面对非法采砂乱象,淮南市从今年8月开始,全面拆除非法采砂机具,全面取缔淮南段无证非法采砂船只。

  市水利局牵头,海事、农委、公安等部门和各县区联合行动,每周不定时开展集中打击行动。在严厉打击的同时,严防境外采砂船只流窜入境。

  截至目前,原有的203艘采砂船只,仅剩29艘高架采砂船未完成切割,其中17艘已放倒吸砂泵,排队等待切割,预计不久将基本完成切割任务。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这次整治的目的不是取缔,不是废除,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布局,规范砂石管理。”针对砂石从业人员担心的出路问题,市水利局负责人说。

  在综合整治的同时,淮南市按照统一选址、布局、规划、建设的原则和适用、安全、环保的要求,在凤台县、潘集区和大通区规划了3处砂石基地。省政府批准,位于洛河洼的一期100万吨可采区已经开采。

  法律战、舆论战、打击战之后,建立制度、依规管事是采砂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淮南市在全面夯实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上不断跟进。对非法采砂船只进行切割后,采取集中停靠,进行规范管理;对于船主,河道管理部门解释清楚,指明出路:若继续从事采砂行业,可规范购买船只,办理采砂许可证;对于可采区,省河道局严格监管,指导从业人员合理开采。

  一系列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的配套办法和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为淮河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全省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短评】

  淮河非法采砂,多年来禁也禁不了、堵又堵不住,其中的原因是未能堵疏结合、标本兼治。此次淮南市的做法很值得借鉴,集中割毁一大批非法采砂船只和工具,对非法采砂活动进行釜底抽薪;规划圈定合法采砂河段区域,依法依规管理采砂行为,从而保障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满足当地建筑市场需求。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