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2014年11月5日5版
■本报见习记者范孝东
一提起“中国好人”,淮南市民就会想起张宝。出生于淮南的张宝,已经两次入围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今年7月,张宝跨国捐髓的义举被出访韩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点赞”,称他为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今年33岁的张宝坚持公益已有多年。2000年,他就读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时就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如今献血总量比他自己全身血液总量还要多。2003年的一天,张宝和几个同学上街玩,在武汉佳丽广场看到有一辆献血车,就毫不犹豫地上车献了400ml。回忆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张宝说:“我常听到血库告急、急需用血的报道,觉得只要我献了,总有可能帮到谁吧。”就这样,张宝坚持每隔半年或一年献血一次。
毕业前的一次无偿献血中,张宝填写了一份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申请表并采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在张宝眼里,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小事一桩。2008年,韩国白血病患者向中华骨髓库求救。经过长时间配型比对,张宝是唯一配型成功者。当他接到中华骨髓库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骨髓时,张宝都没与家人商量,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久后的一天,张宝开车外出办事,与一辆中巴车发生碰撞受了重伤,造成颅内、胸腔积水,手骨、胸骨及肋骨骨裂,在医院治疗了将近1个月。车祸并没有阻止张宝的捐献行动,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这场车祸让我深深感受到在天灾人祸面前,生命是多么脆弱。我是这场车祸的幸存者,现在有另外一个人等着我救命,我不能不救!”张宝说。
2010年1月,张宝来到北京进行造血干细胞提取。由于距韩国路途遥远,为留够损耗量,一般打3天即可的动员剂,张宝要打5天。2010年1月11日,张宝圆满完成跨国捐髓,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第1471号捐献者,远在韩国的白血病患者得以救治。
除了坚持献血,张宝还经常参加义务劳动,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2011年夏,张宝与朋友闲谈时得知淮南市烈士陵园部分地方破损严重,亟待修缮,就找到民政部门,主动请缨,要求无偿修缮烈士陵园。张宝带领工人在盛夏酷暑中大干40多天,投入15万元,使烈士陵园焕然一新。
张宝的家里珍藏着许多远方的来信,这些信件大多是西部贫困学生写来表达感激之情的。近10年来,张宝每年都会通过西部助学网为贫困学子捐赠学费,现已累计为十多名孩子捐款4万余元。
今年8月,在淮南市文明办和市红十字会的引导和支持下,张宝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人一辈子,总得做点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我没有刻意去做,但我碰上了,认准了,一定会去真心诚意地去做!”张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