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2014年10月20日8版
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践行“三严三实”,荡涤作风之弊、祛除行为之垢,八公山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为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开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注入强大动力。
邀请群众上门,倾听群众意见
八公山区把开门搞活动作为基本方法、重要原则,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确保全过程都发动群众参与、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敞开门、请进来”,让群众点评区委常委的学习心得,是八公山区教育实践活动一大特色。常委们在常委会集中学习交流讨论会上开展了“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的讨论。邀请了“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众代表对区委领导的学习成效进行了现场点评,将检验常委们学习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参与、群众支持、群众检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同时,开展了以“学党史、学党章、学党纪,争做为民务实清廉好党员”为主题的“百名书记讲党课”活动。区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各参学单位党组织书记,分别到联系点和所属党组织讲一次党课,以检验领导干部的学习效果。
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上门走访,倾听民意。为了使征求意见具有广泛性,走访不留死角,除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外,还采取了“四步五评”工作法,主动进村入户,虚心听取意见,认真梳理汇总。活动中,累计召开座谈会146场,开展个别谈话982人次,发放征求意见函1362份,设置征求意见箱34个,发放调查问卷835份,接收电子邮件237份。共排查作风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8大类394条意见建议,为整改树立了靶心。
聚焦“四风”顽疾,严格党内生活
通过3轮2000余人次的谈心谈话活动,全区党员干部克服了思想顾虑,加深了理解,消除了隔阂。每名党员干部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和成长经历,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7月初至8月中旬,全区各参学单位党组织先后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在上级督导组、指导组的指导下,全区党员干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直面问题,不绕圈子。每位同志自我批评后,其他同志都对其进行批评,做到了直奔主题,坦诚布公,累计提出相互批评意见3129条。民主生活会上,各单位还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聚焦涉及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发展大局、群众利益诉求和影响长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认真查摆、深刻反思,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落实整改措施,抓好建章立制
八公山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实施意见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关于八公山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腾退工作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管理的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区“三资”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村级财务和办公用房等管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深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督促检查,切实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同时,结合区情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围绕“废、改、立”,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已不符合当前政策规定、不符合工作实际的各项制度及时废止或完善,针对增强党组织功能、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员管理等内容,健全完善有关制度。经梳理汇总,制定了涉及6个方面23条具体制度的建设计划(其中废除1条,完善7条,新建15条)。
八公山区将满意度测评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客观全面掌握活动开展情况,真实了解干部群众感受,实事求是评价活动成效,及时发现不足,确保活动善始善终。全区共发放满意度测评表800余份,满意率达到99.3%,为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八公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并名列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成为全区党员干部常态化的工作制度。◆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为辖区内一家企业的生产调度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