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焦岗湖 渔民上岸有了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5G工厂点亮智造新未来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焦岗湖 渔民上岸有了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0/14 10:01: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徽日报2014年10月14日2版

  本报见习记者范孝东本报通讯员徐瑞成

  10月9日,记者来到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原焦岗湖渔场职工宿舍区。小区四周绿树掩映,道路宽阔平整,墙壁粉刷一新。曾经老旧的职工宿舍,如今是一番安逸的渔家新貌。

  “我今年63岁,在焦岗湖上打了一辈子鱼,祖辈都住在船上。如今,和老伴‘洗脚’上岸,安安稳稳住到房子里了。”小区居民顾生前同记者拉家常。

  顾生前的房子,是一套60多平方米的3居室套间,房间新铺的地砖,墙壁刚粉刷过,阳台装了铝合金玻璃窗,房间内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对新居,老顾相当满意。

  然而,在两个月前,老顾还为房子的事苦恼不已。这套房本是焦岗湖渔场上世纪90年代建的职工宿舍,年久失修,有不少小毛病,最让他烦恼的,是下水道常堵。“今年雨水多,我家住在一楼,下水道一旦不通,脏水、污水立刻漫出来,满屋子恶臭难闻。”顾生前说。一些住在顶层的住户,也有各自的烦恼。“俺们的房顶漏水,下雨天,屋里屋外一起下。”想起当初的场景,一位住在顶层的居民仍忍不住抱怨。

  旧小区没有物业公司,顾生前和几位邻居将上述问题反映给了焦岗湖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立刻走访调查,对小区房屋整体情况做了摸底。为解燃眉之急,景区管理处先期投入22.6万元,帮助解决了54户渔民的房屋漏水和下水道堵塞问题,还将房屋的内外墙壁粉刷一新。

  “现在,俺们的房屋挺规整、漂亮,就像城里小区一样。”顾生前说。焦岗湖景区管理处副主任朱德祥透露,他们正面向社会招标,要引进专业建筑维修公司,全面更换小区房屋门窗,更新供电和给排水系统,上岸渔民的房屋很快会内外全面“升级”。

  焦岗湖的烟波上,生活着1700多位渔民,他们以船为家,世居水上,捕鱼为生;船屋生涯,生活、医疗、教育得不到保障。为了让渔民能够上岸定居,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因地制宜规划,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退网还湖38000亩,投入2693万元建设渔民廉租房408套,目前已实现渔民上岸1100多人。

  上岸后的顾生前和老伴在焦岗湖的岸边卖菱角和芡实等水生产品,日子过得平静而安逸。“水上生活非常艰苦,我和老伴早就盼望能上岸,住上这套房子,这辈子再不想在水上漂来荡去了。”顾生前的话里,半是感慨,半是欣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