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新华社:无法遗忘的中国矿工血泪史——走近淮南“万人坑”教育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5G工厂点亮智造新未来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新华社:无法遗忘的中国矿工血泪史——走近淮南“万人坑”教育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9/8 11:06: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华社2014年9月8日

  新华网合肥9月8日电(记者詹婷婷)作为新学期“第一课”,淮南文汇学校安排学生们参观了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

  “永远不能忘记法西斯的罪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位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

  1938年6月淮南沦陷后,日军疯狂开采淮南煤炭资源,数万名矿工死于非命。为掩盖暴行,日本侵略者在当地舜耕山下挖了三个条形大坑,将死难矿工尸骨抛入坑内,形成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1968年,淮南市有关部门发掘并在原址上建造了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从那时至今,政府部门先后8次对遗址进行维修、加固和保护。教育馆保存有日军侵占淮南时期实物罪行资料1000余件、原始文字资料20余份,遗址照片资料50张、绘图资料26份。

  现年75岁,参与教育馆建设、接触过多位幸存矿工的李全国告诉记者:“当时的矿工在日本法西斯控制下,过着非人的生活。矿工们像‘耗子打洞’一样在下面挖煤,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吃的是野菜和霉面做的粑粑,下井只能喝污水。”

  那时候由于日军野蛮开采,悲惨矿难经常发生。李全国说,1943年,日军因害怕瓦斯涌进其它巷道,不等矿工撤出,便残忍地强迫封闭井道。那次封闭,使160多名矿工活活闷死。

  档案资料显示,仅在1942年秋至1943年春这段时间里,就有13000多具尸骨被抛入坑内。从1938年到1945年9月,日本在淮南煤矿共开采煤炭1230万吨。

  9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中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名列其中。

  在“万人坑”遗址上,已建成安徽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往参观者达1200多万人次。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馆长李文玉表示,他们今年前些时候已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保护规划的立项报告,争取资金对“万人坑”矿工遗骨进行有效保护。

  万人坑教育馆馆园中央的巨幅岩石上刻着“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的醒目标语。李文玉表示:“写这样的标语,不是为了让参观者记住仇恨,而是希望后代人能够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