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发展煤化工,路在何方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发展煤化工,路在何方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7/23 15:06: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徽日报2014年7月23日7版

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当下,发展现代煤化工项目成为众多煤企转型发展的选择,但经济效益和市场风险并存——

■本报记者夏海军

近年来,煤炭价格一路下滑。面对行业萎靡,我省一些煤炭企业大力上马煤化工项目,还有少数企业把煤化工当作拯救企业的救命稻草。

然而,记者走访多家煤企了解到,煤化工投资成本高、风险较大且周期性长,发展煤化工切不可盲目跟风。

煤化工高烧不退企业投资热情高

近日,在淮南市煤化工基地招商恳谈会上,来自全国的29家企业中,有2家企业明确表示在基地投资,11家聚烯烃深加工企业及8家公用工程、物流和配套设施投资企业有在基地投资意愿。

7月13日,记者在淮南市潘集区淮河大坝上看到,一座大型货运码头正在施工。此码头专为该市煤化工基地的170万吨/年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而建。“把基地打造成为我省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核心区、全国最大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淮南煤化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走访了解到,我省大多数煤企均在发展煤化工项目。比如,淮北矿业集团的焦化二期项目将在2015年底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国投新集把建设煤气基地当作集团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皖北煤电期待到“十二五”末能实现新型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的结合,煤化工产业的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

数据显示,自2006年起至今,我国煤化工产业突然进入井喷期,累计规划拟投入资金上万亿元。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煤化工项目多达104个,国内煤化工项目建设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高峰期。

煤化工建设热潮始于煤炭产业萎靡的形势所逼。近年来,煤炭价格一路下滑。2013年我省煤炭全行业亏损35.9亿元,同比减少利润108.8亿元。今年以来,全国煤价继续走低。7月14日,煤炭行业的重要参考标杆——秦皇岛50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每吨435元,同比下降85元,比年初下降了135元,已低于我省煤炭行业开采成本。面对萎靡的市场,不少煤企把转投现代煤化工产业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化市场风险的重要发展方向。

“以煤制天然气为例,1亿立方米天然气耗煤量大约在35万吨至45万吨之间,一个几十亿立方米的煤制气项目,耗煤量就达几百万吨。这对于缓解企业煤炭过剩压力有很大的作用。”省煤炭办相关负责人分析称,目前煤炭主要用于直接燃烧,而煤化工用煤仅占4%。“利用煤炭低廉的价格,降低煤化工的原料成本,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使煤炭从燃料到原料转变,延伸下游产业链,是煤企提取经济效益增长点,拓宽煤炭产业生存空间的有效渠道。”

煤化工建设待降温投资立项需理性

近日的一则消息,引起煤化工行业热议:大唐发电全部退出煤化工项目。有媒体报道,大唐发电2013年全年煤化工亏损22亿元。

企业主动退出煤化工并非另类。何况,我省部分煤企从一开始就不愿发展煤化工。“在别人一窝蜂上马煤化工项目时,企业没有跟风,而是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淮南矿业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看来当年这个战略思路是正确的选择。“否则在集团效益增长放缓的时候,还要继续往煤化工项目里砸钱,企业的压力会更大。”

其实,针对煤化工近乎狂热的发展态势,国家发改委在几年前就相继出台了“降温”条例或通知,但均收效有限。如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指出煤化工产业盲目规划、违规建设、无序发展,并首次明确界定煤化工产业准入标准;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召集11家央企座谈煤化工,会议专门就健康发展煤化工做了探讨。

时下,不仅传统煤化工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现代煤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风险也不断显现。一方面,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由于其投资额大,资源消耗量大,一旦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等方面的影响,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因受下游需求不足的影响,作为精细化工原料的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将面临行业性产能过剩风险。

记者走访得知,我省煤企的大部分煤化工产品与石油化工产品竞争,然而煤化工产品定价权基本由石油化工行业掌握。因此,煤化工产业通常以原油价格体系测算产品竞争力。以我省煤化工的主打产品煤制烯烃为例,有数据显示,原油价格越高,煤制烯烃的经济效益越好,当原油不高于80美元/桶时,煤制烯烃则会亏本。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有可能强制实行碳减排。与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的碳排放量是其3-7倍。按照目前各国执行情况,假设碳减排的费用为200元/吨,煤制烯烃产品将增加成本约1460元/吨。届时,即使原油在100美元/桶时,煤制烯烃项目也将有较大的亏本。此外,煤制烯烃在投资回报的时限上很漫长,一个60万吨的项目投资额大约要200亿元,一年利润10亿元的话,收回成本需要20年之久。

延伸煤化工产品链优化资源提高效益

“在综合考虑各地区煤炭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煤炭石油等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对符合煤化工行业准入条件的地方可优先支持。”今年6月5日,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提出,国家应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尽快制定出台煤化工相关产业政策,保护和引导企业、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及时规范和引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淮南市,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煤化一体化。这是该市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基地能够发挥淮南市煤炭、水、市场、区位、交通等综合优势。我们坚持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道路,发展新型现代煤化工为主线,主要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高性能合成橡胶、化肥等产品。”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规划总投资约2113亿元,预计产品年总生产能力达到1630万吨,有望年销售收入1242亿元。

面对规模巨大的投资和繁细的煤化工产业,我省正在建设的煤化工基地及相关项目该如何走下去,业内专家称:“需要对多项煤化工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可以促进不同产业间的循环链接,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热、电等产品,大幅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进煤化工与冶金、水泥、电力、焦化、石化、风能等产业开展耦合与多联产,构建超大型、循环型、多联产现代煤化工综合产业集群,实现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我省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产业链较短,产品相对较少,大都集中在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但煤化工产业链很长,理论上石油化工生产的产品,煤化工都可以生产。

业内专家认为,今后应通过技术创新,加强新产品开发,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高端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比如煤制油,可以发展航空燃油、高端润滑油以及洗涤剂的原料等高端产品;煤制化学品应重点发展三聚甲醇以及下游产品、丙烯酸乙酯等高端专用料聚烯烃产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