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享受好服务 不用出远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享受好服务 不用出远门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7/15 6:37: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徽凤台县探路农村普惠金融
享受好服务 不用出远门

     “村里有个小银行,太方便了!”一大早,安徽凤台县关店乡关店村村民关恒义就盘算着上集市买农资,他不慌不忙地来到村头金融服务室的自动取款机前取了钱,就往集头上奔去。“以前一到逢集时,到信用社取款都要排队,耽误很多时间。”

      围绕金融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凤台梳理出了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不健全、金融机构服务不优、服务意识不强、金融生态环境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对症下药,推进改革。效果如何?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广布金融服务网点,信用保障风险可评估

      家住凤台县凤凰镇芮集社区的芮长海老人手持“一卡通”在自家门前的金融服务点POS机上刷卡存取钱款,手里还拿着一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凤台县金融服务室建设示意图。老人说:“你看,上面标注了190多个农村金融服务室、403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每个村都有这样的取款机,我们存钱取钱可方便了。”

      凤台县县长袁祖怀告诉记者,为了扩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凤台在10个人口密集度高、经济条件好的村(社区)建设了配备自动存取款机、多媒体自助查询机、转账电话、验钞设备等机具的高标准金融服务室;在183个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村民聚居区建设了配备电脑、宣传用具、助农取款POS机等设备的普通金融服务室。金融服务室兼具支付、宣传、征信、反假、维权五项功能,农户在这里不仅能办理小额取现、代理转账、定期咨询服务、缴纳“新农保”、公用事业缴费、获得惠农金融服务、采集信用信息,还可以免费鉴别假币、兑换旧钞,获取反假币、消费维权和金融产品方面的知识,真正享受到“足不出村、低廉成本、安全便捷”的均等化金融服务。

      在尚塘乡郭王村村民王文京的养殖场门口,“AAA级信用户”的招牌格外醒目。“这块3A级信用户的招牌可是帮了我大忙,起了大作用喽!”王文京告诉记者,2013年6月,他拿着“AAA级信用户”等级证来到凤台农村信用联社尚塘信用社寻求贷款支持,当年8月顺利获得了首笔7万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成了15亩的新养殖场。

      在凤台县,像王文京这样最高级别的3A级信用户目前有10691户。截至4月底,凤台县先后动用近3000人,完成了全县企业、居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信用信息采集、评审工作,调查居民20万户、企业3000家、经济合作组织300个;对17个乡镇计17.1万户进行了评审,评审出A级及以上信用户10.2万户,占到近六成,同时还评出信用乡镇9个、信用村141个。目前,3家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1573笔,授信额超过1亿元,达1.04亿元。

      在此基础上,凤台县整合信息资源,将原有征信信息和公安、工商、民政、人社等部门的信息资料整合为50项指标,建立起覆盖全县企业、农户、经济组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社会事务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普惠金融风险“可防、可控、可预测”。50个信用指标不仅包括资产征信指标,还包括家庭和睦、违法犯罪等征信指标,有力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和社会道德建设。改革以来,凤台社会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县域不良贷款额减少2.7亿元,不良率由2012年底的4.1%下降到2013年底的1%。

      创建“粮食银行”,实现粮食效益最大化

      凤台县丁集镇原来的粮站,后来改名为“丁集放心粮油超市”,如今又多了个身份——“丁集粮食银行”。夏季小麦一收上来,凤台的许多农民不是把小麦放在家里,而是存进了“粮食银行”。

      在这家“银行”,既能存粮,又能取粮,还可收取利息。种粮大户岳彦全去年8月初存粮114.5吨,价格为每斤1.18元,10月18日粮食价格上涨到每斤1.24元。他取回原粮46.2吨销售,仅此一笔净增收入5544元,还不包括利息收入。

      记者还见到骑自行车来的村民丁振兴拿出存粮的“存折”,表示要换一袋10公斤的大米。“粮食存在家里,既占地方又有损耗,还要不定期晾晒。”丁振兴介绍说,“拿着粮食银行的‘存折’,可以在指定的超市随时兑换粮油产品、其他日用品和农资,也可以按当时粮食价格全部提现。”

     “凤台县粮食年产量70多万吨,商品粮超过40万吨,县域内粮食加工企业年需求量则为80万吨。”凤台县粮食局负责同志介绍说,“粮食银行”并非一家银行类法人实体,它只是粮油购销企业下属的服务窗口,业务比照银行,希望借用银行的理念管理粮食,“可存可贷”,实现粮食效益“最大化”。它可以促进农户手中的农产品向货币资本的转换,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解决农户“存粮难、晒粮难、有损失”的问题,也能降低粮食加工企业的储粮成本,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题,实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企业一天的加工能力为300吨粮食,需保持原粮库存5000吨,这是一笔很大的投入。现在我不库存原粮,有多少订单,就通过粮食银行‘贷’多少原粮,极大地降低了投入成本,使我有能力和信心扩大经营规模。”凤台昌盛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井辉说。

      “存粮农户省费用、降风险、多收益,加工企业降成本、增便利、有保障,粮食银行有收益、便农户、助‘三农’。粮食银行不仅要实现普惠多赢,还设置四道安全阀,做到风险可控。”袁祖怀介绍说,第一道是存粮储备,粮食银行至少保持30%的仓储保有量;第二道是保险,当粮食上涨或下跌超过15%时,由国元保险公司对经营损失进行赔付;第三道是期货,通过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进行“反向操作”,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第四道是县级储备粮,用来应对因粮价大幅上涨引起的挤兑风险。

     “按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思路,凤台赋予农民粮权以货币属性,把这些粮食变成流动性资产,构建‘粮企+金融+农户+社会化服务’的新型经营业态,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农村金融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紧密结合的有益探索,具有政策性、服务性、惠民性特征。”淮南市副市长钱力说。目前依托县域内的8个粮库、18个商业供销点、10个金融服务网点、12个农业生产服务点的粮食银行收存粮食3万吨、覆盖农户1200户,与11家省级龙头企业签订了贷粮合作协议,开展了价值240万元的“贷粮”业务。

(转载自人民日报7月9日10版头条)
(人民日报记者 何 聪)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