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凤台县 社会治理实现新跨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凤台县 社会治理实现新跨越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6/3 8:27:2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徽日报2014年6月3日8版

7FA8I1GZ4}S%DT22Y8}TSVC

  凤台县地处淮河之滨、淮北平原南缘,古称州来国,又谓下蔡郡,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积淀的淮河古城。近年来,伴随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转型发展,凤台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园林县城、全省文明县城和全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目前,凤台下辖15个乡镇,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总人口64.5万,是全国煤电资源大县,担负着国家尤其是华东地区能源供给的重任。

  素有“淮上明珠”之称的凤台,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城,随着煤炭的开采,人地矛盾也逐渐突出,用县委书记李大松的话说,凤台必须要处理好“地下”与“地上”的关系。可喜的是,勤劳智慧的凤台人知难而进,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近年来,凤台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凤台坚持把投资、消费、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着力调结构、促转型,三次产业比由2012年的12.1∶68.8∶19.1调整到2013年的13.1∶65.8∶21.1。有效投入继续扩大,全年共实施项目189个,建成89个,32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荣获实施省“861”计划项目先进县。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生态,凤台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森林增长工程、美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城乡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发展是目的,老百姓日子好了,社会自然团结安定了;改革是动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经济发展和凤台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李大松说,凤台历来重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确保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凤台十分重视创新社会治理,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今日的凤台作为全省平安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成果来之不易,经历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探索之路。过去,凤台存在着一定的人地矛盾、矿群矛盾,社会治理一直难以取得突破。对此,凤台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新理念,科学谋划创新社会治理新思路,强力推进创新社会治理新举措,实现了社会治理新跨越。

  为把凤台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稳定的县区之一,全体干部群众开始了历时4年的思变求索之路。2011年,凤台在政法系统开展“执法为民做表率、公正廉洁树形象”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全体政法干警公正廉洁执法,树立良好的政法队伍形象。此外,对600多名基层综治维稳干部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基层综治维稳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2012年,凤台扎实开展“联创双建”(即创建全省平安县和无邪教县)活动,不断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推进社会建设,2012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第四批“平安县”称号。随着“联创双建”活动的深入开展,2013年,凤台坚持把“无邪教创建”活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平安凤台的重要载体,成为省内首个“无邪教创建示范县”。2014年,凤台进一步健全基层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筑牢社会稳定的根基,开展“四个一”建设,即“维稳是基础、应急是重点、处置是关键”一个工作思路、“组织建设、源头预防、分析研判、应急队伍、联动处置”五位一体的一个工作机制、每个乡镇村(社区)一支基层维稳应急处置队伍和一个维稳综治信访中心(站)。自此,凤台社会治理迈入了新的阶段。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从教育提升年到平安建设年,从无邪教创建年到基层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年,凤台社会治理实现了新的跨越。目前,凤台县遵循“维稳是基础、应急是重点、处置是关键”的工作新思路,建立了“多元化的组织建设、立体化的源头预防、综合化的分析研判、梯次化的应急队伍、联动化的指挥处置”五位一体的维稳应急处置新机制,围绕“组建、管理、使用、培训、保障、调整”十二字方针,成立了一支配备齐全、训练有素的基层维稳应急处置队伍。全省平安县、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信访代理新机制、基层维稳综治信访中心(站)建设等多个方面多次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立体防控实现联动处置

  凤台结合煤电产业持续发展的现实,以“联创双建”为抓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维稳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36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干部大会进行部署。同时,15个乡镇相应建立了组织并设立乡镇党委政法委员,进一步夯实基层维稳基础。

  凤台还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公安、消防、医疗、后勤保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维稳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设立了应急处置组、救援组、警戒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专家组、新闻报道组等多个专项小组,制定了县维稳应急处置联动工作流程图,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健全县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指挥机制。

  以防控、调处、化解、服务为主要目的,凤台先后成功处置了40余起涉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紧急事件。2011年8月26日和2013年9月24日,关店乡连续两次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全乡3个行政村的7个自然庄800余户3000多名群众受灾。县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调动民兵应急分队驾驶冲锋舟进行紧急救援,通过连夜奋战解救被困群众300余人。随后,民兵应急分队奔赴在群众转移安置的第一线,全面参与到受灾村、安置点的昼夜治安巡逻中,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创下大灾面前“无大险、无群体性事件、无一人伤亡和无盗窃等治安案件”的“四无”战绩。

  六网融合打造平安凤台

  2011年以来,凤台县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六网”并举,夯实基层和谐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一,完善创建网。凤台依托“联创双建”活动,深入开展了“平安乡镇、校园、村(社区)、家庭、交通、医院、铁路”创建活动和“无邪教乡镇、村(社区)、家庭、校园、厂矿”创建活动,建立定期考核监督机制,使“联创双建”之花开遍全县各个角落。

  第二,强化防控网。县里统一招聘大学生和退伍军人180人成立特勤大队,充实到专职巡防队伍中,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伍,利用“推磨转圈”、“邻里守望”、“十户联防”等方式,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充实15个乡镇的维稳综治工作人员,建立了由近2000人组成的一专多能的乡镇应急服务队,当好“五大员”,即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基层维稳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会治安的“治保员”、突发事件的“战斗员”,实现了“一人多能、一队多用”。

  第三,构建化解网。凤台大力实施带案下访,排查梳理涉法涉诉、土地征用、经济纠纷等各类信访案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联动”,信访、纪检、综治、司法“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到问题发现在苗头、解决在源头。

  第四,打牢基础网。凤台投入300余万元为所有乡镇购置电脑、安装宽带,投入28万元为所有乡镇和村(社区)统一购置档案柜,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县财政拨专款120万元在乡镇、村和中小学建成平安教育宣传瓷砖墙,在县城建立警示教育中心,为农家书屋增设反邪教宣传专柜。

  第五,创新治理网。全县229个村全部建立网格化管理应用平台,社区内信访、社保、民政等全部纳入网格,聘请村民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五老”人员为社会治理“十大员”(民意观察员、民生信息员、信访代理员、社会调解员、综治协理员、城建督管员、计生服务员、安全监管员、廉政劝督员、文化宣传员),实现“群众门前理政、百姓身边服务”的新转变。

  第六,扩大宣传网。凤台在县城主干道隔离带护栏制作982处综治宣传标语,在村(社区)制作宣传展板,悬挂横幅,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为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普及平安创建知识,凤台利用出租车的流动性特征,在全县304辆出租车上张贴平安创建的彩色标语,编写《平安凤台手册》系列读本,实现每户1本。

  “六网融合”织就了凤台人民的“平安网”、“和谐网”、“幸福网”,市民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度大幅提升,全县人民投身建设幸福凤台的热潮蔚然成风,一个更加和谐、富强、美丽、幸福、文明的新凤台,正冉冉升腾于淝水之滨、淮河岸畔!

  服务为先创新社会治理

  凤台创新社会治理,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到机制建立、方法创新和具体执行中,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2012年以来,凤台实施38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7.2亿元,其中县级配套2.7亿元,33项民生工程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荣获全省“民生工程先进县”称号。

  县委在实行综治工作“一票否决”的基础上,建立“三色监控”制度,对社会治理主要工作指标进行量化,采取绿、黄、红“三色监控”,对处于黄色状态的单位及时警告;对处于红色的单位重点监控,限期整改。此外,凤台建立“三级督导”制度,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督导、县综治委副主任季督导、县综治办月督导;建立工作讲评制度,采取集中讲评、重点讲评和专题讲评等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措施,推动社会治理的深入开展,推进“两新组织”和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

  凤台将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资源,在乡镇统一成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为民服务中心,在村(社区)统一成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对群众的诉求表达、权益维护、政务需求等实行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同时推进乡镇、村(社区)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

  凤台县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全面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统筹做好基础信息采集更新、社情民意收集、隐患巡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服务代办、困难群体帮助等工作,努力在机制化、信息化上下功夫,构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立体式社会服务体系。为进一步化解信访积案,凤台县创推信访维稳代理“六步工作法”,实现了:变上访为下访、变堵访为疏访、变被动访为主动访、变无序访为有序访、变干部等访为深入基层找访、变百姓“张嘴”到干部“跑腿”的六个嬗变。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现活动中,凤台县创新开展“两走”活动,选派350名政法干警“走出政法机关为民服务,走进乡村(社区)保民平安”,切实将党的群众路线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切实行动中。

  一城和谐风,满目幸福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动力。眼下,凤台县正进一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四争”实践,科学发展,真抓实干,为把凤台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最稳定的县区之一和实现全省领先的“凤台梦”而不懈奋斗!

  本版组稿:柳文邵净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