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2014年5月21日7版
■本报记者夏海军
伴随着近年来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煤炭价格总体疲软的影响,我省煤企日子很不好过。面对这一不利局面,煤企调整发展战略。除煤化工、电力外,物流、新能源、房地产、金融等非煤产业正成为新选择。在转型的道路上,煤企看到了生存和发展的曙光。
延伸产业链,寻求效益最大化
今年4月,《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近日,记者在这个基地看到,170万吨/年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货运码头项目已现雏形。“到2030年,基地产品年总生产能力达到163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242亿元。”淮南煤化工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黄坤说,届时淮南煤化工基地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面对煤炭行业整体萎靡,煤企需依托煤炭资源,做大做强产业链。”业内人士称,“充分发挥自身煤炭资源的优势,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道路,建立多层次能源输出体系,培育经济增长点。”
其实,延伸煤炭产业链,煤企具备较强的现实基础。“有资源、技术、人才等基础,还有销售渠道的优势,能较好地把握好市场方向。”省经信委煤炭办主任夏云天介绍,新型煤化工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不管是从附加值上看,还是从能源安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新型煤化工都是今后煤企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据介绍,走新型煤化工之路,需要摒弃传统煤化工的老路。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焦化、生产煤电石、煤合成氨等,这些产品附加值较低,且已经产能过剩。新型煤化工包括煤制烯、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拓宽了原有的煤炭焦化、煤气化等传统化工技术路线,向着煤炭液化、煤炭气化等技术,以及集煤炭转化、发电、冶金等工艺为一体的煤化联产和洁净煤技术方向发展。
煤电一体化也是延伸煤炭产业链的一道良方。电力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仍不断增长。通过煤电联营,实现了风险对冲,利益共沾。既减少了煤炭库存,也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淮南矿业通过均股、参股、独资等多种形式推进煤电联营,目前运营电力权益规模达1038万千瓦,预计2014年底达到1300万千瓦,为企业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主业不能丢,精打细算降成本
记者走访多家煤企了解到,目前我省煤企普遍生存艰难,少数煤企内部人士对继续生产煤炭产生了动摇。“煤炭是煤企发展的根基,是安身立命之本。”业内人士称,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到本世纪中叶其主导地位不会改变,虽然产能过剩,但是煤炭主业不能丢。“煤企转型不能彻底抛开煤炭资源另起炉灶,要依托煤炭资源精耕细作”。
煤炭主业不能丢,不挖煤意味着等死,这些已经成为煤企的共识。然而,我省有98%的煤炭资源聚集在两淮矿区。由于两淮矿区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多且埋藏深、煤岩松软,是我国煤矿开采条件最复杂的矿区之一,导致采掘成本大。数据显示,目前在两淮地区挖煤,每吨要亏本40~60元。为减少企业成本,淮南矿业把应对经济下行当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难得的机遇,全面落实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创新经营考核机制,先后出台工资总额与经营指标挂钩考核办法、煤炭计量计质计价管理办法等制度,引导全员全过程参与算细账、控成本,全公司形成了自觉抓管理的强大内生动力,企业降本增效明显,较好地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一季度,仅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吨煤材料费节约11.80元,共节约吨煤成本2155万元。
“做精做细主业的同时,煤企需加快生产和利润方式的转型。杜绝粗放式经营模式,由追求企业规模向追求质量与效益转变。”夏云天介绍,“运用信息化、机械化技术开采,减少生产成本,相对应的增加产品的竞争力。”目前,我省一些煤企还通过行政管理、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多种手段,促使人力资源向生产一线流动,推行满负荷工作制和“一专多能、一人多岗”,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壮大非煤业,培育经济增长点
“我现在一个月能拿到近5000元的收入。”淮北矿业的大榭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大货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在有些煤企职工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的情况下,他和同事们的收入已相当有竞争力。
物流贸易已经成为淮北矿业的支柱性产业。“今年一季度,煤炭产业收入同比减少3亿元,得益于物流贸易、工程建设、民爆产业等非煤产业发展,淮北矿业总体营业收入实现169.5亿元,同比增加45亿元。”淮北矿业集团总经理方良才介绍。
淮南矿业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和转型发展步伐,深化“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发展战略,大力构建电力、物流、房地产、金融、技术服务等新产业,形成沿产业链多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企业在转型发展升级中,总体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煤炭价格持续走低,未来煤炭行业进一步洗牌的格局还会继续,一些中小型煤企将会被兼并或淘汰。“不如主动剥离部分高耗能、低效益的煤炭业务,发展非煤业务。”业内人士表示,煤企面对大幅恶化的煤炭市场已无更好的选择。
目前,我省大多数煤企已经明确把非煤产业作为企业的一个转型方向。“以芜湖港为平台,以煤炭、集装箱、大宗生产资料电子商贸三大物流体系支撑,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建设已显现成效。”淮南矿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还把资本运作作为支撑和撬动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杠杆,推动产品经营向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转变。“去年,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总行分别授予淮矿物流‘平台+基地’模式敞口授信额度,意味着淮矿物流这一模式的全面落地。”
记者在省内煤矿企业走访发现,在走非煤产业的道路上,部分企业走了不少弯路。皖北某煤企内部人士透露称,“煤炭行业近几年不景气,企业急于上马其他行业。结果有的项目没赚钱,反而还亏了不少。”夏云天认为,发展非煤产业迟干不如早干,但是要认清转型非煤产业的困难。多年来煤企经营模式比较单一,非煤业务占比小,且盈利有限。“发展非煤业务绝非易事,缺少相关行业的资源和运营经验。煤企需要主动融合政府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大环境,对市场做好足够的调研,找准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