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头雁坚守初心本色 用心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记淮南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潘集区泥河镇杨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胜局
盛夏时节,走进潘集区泥河镇杨柳村,一片绿意盎然、美丽宜居的村庄便映入眼帘,乡村道路宽阔整齐,农家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特色院落精致美丽……“这几年,在徐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泥水路变成了柏油路,臭水塘变成了景观塘,村里还配有清洁工,现在环境干净、整洁,每天晚上我们还可去健身广场、休憩纳凉、锻炼身体,大家住得很舒心。”村民计秀丽高兴地说。
计秀丽口中的徐书记,正是泥河镇杨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胜局。他扎根基层三十载,用粗糙的双手托举起村庄发展的希望,让曾经的“薄弱村”蜕变为如今的“示范村”。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他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与奉献。
抓好党建工作,夯实战斗堡垒
作为党总支书记,徐胜局深知党建是基层发展的“定盘星”,始终将党建工作摆在首位,定期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集中学习,带领大家逐字逐句研读原文,结合杨柳村实际,探讨政策落实路径,有效提升了村“两委”的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为科学决策、依法办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徐胜局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严把“入口关”,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充实党员队伍,近三年来,成功发展3名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同时,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促进和谐等方面勇当排头兵,在党员的带动下,村里形成了互帮互助、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推动村庄发展的强大合力。
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服务效能
徐胜局始终把“为村谋发展,为民谋福祉”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杨柳村东木村民组道路泥泞难行的问题,一直牵动着他的心。村民们每一次反映,他都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他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多方协调争取,最终利用专项财政资金为东木村民组修建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当道路竣工时,村民们自发为他和村党组织送上锦旗,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为保障农业生产,徐胜局带领村“两委”及时抢修因沉陷损坏的400余米灌溉大渠,确保了秋季水稻的丰收。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他一鼓作气拆除旱厕无功能房126处,并新建卫生厕所,顺利完成了杨柳村瓦房中心村改造任务。徐胜局积极联合驻村工作队,在平安乡村监控方面创新升级,新增防溺水和独居老人监控功能,36个监控覆盖全村重点路段,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隐患排查、矛盾调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徐胜局忙碌的身影,他的努力和付出也被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徐胜局的带领下,村党委的凝聚力提升了,全体村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壮大集体经济,激活发展动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曾经,杨柳村是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一万元。面对困境,徐胜局没有退缩,而是带领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帮扶资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修建了杨柳村瓦房庄电灌站、杨柳村东木路、小后庄电灌站、小后庄矩形渠,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徐胜局还带领村民建设了20亩蔬菜大棚,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24年,杨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留住乡村文脉,筑起“精神家园”
在徐胜局的带领下,杨柳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有了较大提升,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在瓦房示范村建设中,他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编撰杨柳村历史沿革和龟寿亭记,丰富了瓦房村600年老井故事的内涵,大大增加了杨柳村的历史文化底蕴。
“了解村民需要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徐胜局立足杨柳村资源禀赋和群众需求,积极和上级部门对接,多方筹集资金,为杨柳村修建了可容纳100多人活动的农民文化广场,还配套了健身器材。村民自发组建了“舞蹈队”“锣鼓队”,每天晚上,广场成为全村最热闹的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3年4月,徐胜局被评为潘集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今年6月,徐胜局被评为“淮南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他说:“我要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刻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带领村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记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