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新闻联播》聚焦我市主题教育整改工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新闻联播》聚焦我市主题教育整改工作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10/28 10:13: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0月25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栏,以《淮南:刀刃向内检视 解决群众难心事》为题,报道我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坚持“开门抓教育、公开抓整改”的经验成效。

报道指出,淮南市为推动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的整改落实,对整改问题进行分批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以整改实效回应百姓期盼。

“你这个问题,我不建议你去手术,你要手术这个伤害就大了,我跟你讲怎么办,拿醋泡脚。”得到驻村医生吴飚的诊疗意见,让最近一直忙于秋收秋种的潘集区泥河镇黑土李村村民李强松了口气,一会功夫就把困扰多天的脚痛看好了。

李强告诉记者,村卫生室没成立的时候,村里人看病要跑很远的路,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方便的很。

之所以能够享受如此便捷的医疗服务,得益于淮南市正在着力推进的“村医空白”补缺工作。就拿李强所在黑土李村来说,是淮南市潘集区最偏远的村子之一,距离最近的医疗点也有10多里路,平时村民们有个头痛脑热非常不便。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淮南市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目标,找差距、抓落实,梳理出全市有8个像黑土李这样的“村医空白”村。10月9日,淮南市在当地报纸、网络上把这个问题连同全市梳理出的涉及百姓出行、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共计50项问题,予以公示,要求相关部门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把这些问题公示出来,反映出党和政府整改的决心,公布之后还有一些整改措施,让我们老百姓能摸得着、看得见,很接地气。”淮南市潘集区田集街道居民李伟说。

淮南市卫健委党组书记朱传喜介绍,根据市里统一安排,市卫健委深入查摆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村医空白问题。目前,淮南市8个村医空白村,已全部通过聘用、调剂等方式完成村医入驻,实现了村医驻村全覆盖。

刀刃向内,自我加压,这种以整改实效回应百姓期盼决心和勇气,正在让各部门心里的压力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动力。

淮南市田家庵区的史院乡瓦杨村地处淮南、合肥两市交界,断头路、肠梗阻的交通状况,曾是村民们最闹心的事。今年9月,随着史院乡农村道路问题被列入立行立改问题清单,就在上周,瓦杨村一条1.6公里长、4米宽标准乡村道路提前完工。

“我们现在出行也方便了,有了这条路,我们下季种草莓,车子开到地头,一亩地能搞六七千块钱,经济收入也增长了,这条路就是我们的幸福路。”淮南市田家庵区史院乡瓦杨村村民尹若双高兴地说。

目前,淮南市首批公示的50项问题已经整改完成过半,按照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要求,所有问题10月底前整改完毕。另外,围绕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新问题的梳理排查正在进行,将陆续进行公示。

淮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郑田宏表示,这些问题,不是一个筐往里放,都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都涉及到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一定的措施、一定的帮扶力度,形成合力去解决的,我们就是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加压,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记者 李东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