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安徽经济版图新“增长极”

崛起,安徽经济版图新“增长极”】  【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明日在淮隆重举行】  【见证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历程】  【崛起的合肥都市圈壮大历程】 

  • 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打造创新高地
  • 淮南:中州咽喉蔡楚故地  创新共赢谋划新章
  • 滁州:谋转型升级 建醉美城市
  • 六安:提升一座城 助推“圈”速度
  • 芜湖:长江巨埠皖江明珠 工业新星创新之城
  • 马鞍山:奋进一马当先 深度融合发展
  • 桐城:更高站位谋未来  携手合作开新篇
  • 合肥都市圈绘出交通大手笔
沈强在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国权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个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古城寿县,会商合肥都市圈合作发展大计。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向出席第八次……[详 细]
淮南日报社论:开创合肥都市圈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春天的淮南,绿色满城。四月的寿县,繁花烂漫。肩负着推进区域发展重要使命,承载着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桐城七市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抱团”发展的殷殷期望,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详 细]
合肥都市圈互游十大精品线路发布
  记者从4月23日举行的合肥都市圈旅游合作专题推进会上获悉,为方便都市圈七座城市群众互动互游,推进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发布了互游十大精品线路,其中,有三条精品线路涉及淮南旅游景区。……[详 细]
MORE+
 

聚焦合肥都市圈

 
昔日为邻 今日比肩
  2006年,合肥都市圈元年。历经11年。 从最初的“省会经济圈”到“合肥经济圈”,再到今天的“合肥都市圈”,每一次发展战略的调整,都是“圈效应”的一次放大,都让圈内城市的发展得到一次跨越。……[详 细]
淮南:发力“同城”培育增长极
  在这个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时代,素有“楚风汉韵、能源之都”美誉的淮南,处处洋溢着发展的激情,涌动着建设的……[详 细]
楚风汉韵 能源之都
  淮南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淮南市是全国六大煤……[详 细]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中国合肥欢迎您!
  这是一座将美丽巢湖拥入怀中的大湖名城,城湖共生、生态宜居。 这是一块将创新精神刻入灵魂的创新高地,人才辈出、开创未来。 ……[详 细]
滁州:融“合”发展 再造发展新优势
  滁州是安徽省东大门,与六朝古都南京隔江相望,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重要成员。……[详 细]
马鞍山:站在都市圈 面向全世界
  开放,是活力之源。合作,是发展之道。 马鞍山抢抓机遇,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开放带……[详 细]
诗画六安 都市明珠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承接我国东部西部的重要节点城市,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人口580万。……[详 细]
桐城:加速融入合肥都市圈
  桐城,居皖之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素有“文都”的盛誉。在加入合肥都市圈后,作为都市圈的“南大门”,桐城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圈……[详 细]
 
     
 
  实施五大发展,推进合作升级。在4月23日举行的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上,都市圈内各市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工业、环境保护、科技、商贸、旅游、农业、人才等八大领域签订了合作专题框架协议,标志着合肥都市圈区域合作开启新篇章、实现新升级。
  一份份务实协议,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有力举措,一批批丰硕成果,在合肥都市圈七市的互动互融中彰显着发展新成效。合作带来共赢,共建促进共享。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七市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加速融合、加快发展,人民群众也将共享区域创新合作共赢发展带来的甜美果实。
·    交通运输合作:互通互联,提高区域交通一体化
·    工业合作:争取建立合肥都市圈产业合作联盟
·    环境保护:共同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    科技合作:建立长期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
·    商贸合作:构建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
·    旅游合作:构建合作联盟,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    农业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
·    人才交流培训:创建人才需求共享机制
 
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 凌 云:推进五大发展 开创合作新局
  按照第七次会商会议精神,一年多来,合肥市与圈内各市紧紧围绕规划修编、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服务提升等课题,深化合作发展,各项工作有力……[详 细]
淮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袁 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推动区域
  今天,我们相聚“楚国故地、能源之都”,围绕“创新合作共赢”,共商合肥都市圈发展,加快合作升级步伐,淮南将以合淮同城化为切入点,以新发展理念为……[详 细]
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祥安:强化协同协作 促进共建共享
  本次会议主题“创新、合作、共赢——实施五大发展,推进合作升级”,符合新形势、新要求、新方向,下一步,滁州市将围绕转型升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详 细]
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毕小彬:携手奋进 互利共赢 开创合肥都市圈一
  过去的一年,六安市与合肥都市圈兄弟城市紧密合作,交通互联有序推进,产业融合不断深入,环境共治联动开展,科技合作成果丰硕,公共服务联系密切,各……[详 细]
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冯克金:加强兄弟城市协作 推动区域协调
  建设合肥都市圈,是落实国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战略选择,是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区域各成员城市协调发展、提升都市圈能级的……[详 细]
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陆应平:更高站位谋发展 携手合作开新篇
  建设合肥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安徽加速崛起的战略决策。几年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圈内各市抱团聚力,同频共……[详 细]

瞻望合肥都市圈

 
七城携手共享人才红利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期间,合肥都市圈将加大对高层次国际化科研人才、高水平...
打造生态文明的都市圈
  为加强合肥都市圈环境污染联防联治,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设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
六大协议五大重点绘制新蓝图
  合肥都市圈是带动安徽旅游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新格局中具有重要战...
促进各市商贸经济共同发展
  为深入推进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桐城的商贸合作,经七市共同讨论、...
实现都市圈城市多赢格局
  为促进合肥都市圈城市间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经协商一...
围绕“六大”发展任务 推进“八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其发展历来备受政府和社会的广...
实现合肥都市圈“工业4.0”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在《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合肥都市圈绘出交通大手笔
  多年来,“合肥都市圈”城市携手合作、抱团发展,圈内成员之间初步形成“1小时通勤圈...
桐城:更高站位谋未来 携手合作
  建设合肥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安徽加速崛起的战略决策。几年...
马鞍山:奋进一马当先 深度融合发
  马鞍山今年是首次参加合肥都市圈会商会,但多年来,马鞍山一直致力学习合肥、服务合肥...
芜湖:长江巨埠皖江明珠 工业新星
  芜湖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已有2500年。近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的...
六安:提升一座城 助推“圈”速度
  六安,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历史悠久,公元前121...
滁州:谋转型升级 建醉美城市
  滁州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0万。辖天长、明光2市,来安、全椒、定...
淮南:中州咽喉蔡楚故地 创新共
  “以圈内城市一小时通达圈为目标,加快商合杭高铁、引江济淮、山南新区至合肥新桥机场...
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打造创新
  当前,合肥都市圈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都市圈发展开启了新征程。按照第七次会商会...
   
 

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历次会商会议

  •  

    第一次会商会议

      2010年11月30日,合肥经济圈党政领导第一次会商会议在巢湖市隆重召开。会议围绕“共建·共享·同城化”主题进行了会商。会议讨论通过了《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议制度》,签署了《合肥经济圈城市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形成了《合肥经济圈五市党政领导第一次会商会议纪要》。
      《协议》明确了合作的原则、目标、领域和机制。根据《协议》,五市将在规划编制实施、产业分工协作、旅游联合开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市场建设、交通枢纽和通达能力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面深化合作,同时进一步推进招商联合行动、区域劳务协作、干部互派锻炼等合作。
      合肥经济圈党政领导第一次会商会议的召开,不仅进一步凝聚了共识,而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  

    第二次会商会议

      2011年5月18日,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二次会商会议在淮南隆重召开。会议以“互动·互融·一体化”为主题,签署了《合肥经济圈五市党政领导第二次会商会议·淮南宣言》和《合肥经济圈轨道交通建设框架协议》、《合肥经济圈区号统一合作框架协议》、《合肥经济圈开展直购电试点工作框架协议》、《合肥经济圈引大别山优质水资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这次会议认为,合肥经济圈会商机制建立以来,经济圈呈现出更加可喜的新气象。方方面面的支持更有针对性,上上下下的工作更见主动性,相互之间的合作更具有效性。总的来看,经济圈合作发展态势良好,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这次会议,重点推进了经济圈区号统一、局域电网建设和直购电试点、城际轨道交通、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事项,这些都表明,会商会不仅进一步凝聚了一体化发展的共识,而且不断取得了新的更多成果。

  •  

    第三次会商会议

      2012年12月29日,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三次会商会在六安市召开。会议上,经济圈各市在总结淮南会议四个重点专题工作的推进情况的同时,又签署了《“交通1小时公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合六产业走廊合作框架协议》、《合淮工业走廊合作框架协议》、《旅游合作协议》、《对外开放联合招商协议》和《关于加强皖西大别山区生态保护建设为合肥经济圈提供生态保障的会商意见》。
      这次会议确定,经济圈各市将继续围绕“规划统筹、交通同网、科教同兴、环境同治和产业联动、市场联体、旅游联线、信息联通”目标,深化各个领域合作。

  •  

    第四次会商会

      文化互融,区域联动,合作共赢。
      2013年4月16日,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四次会商会在桐城市黄梅飘香体育馆召开。
      会议签署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产业合作框架协议》、《新闻宣传暨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人才交流培训合作框架协议》;讨论通过并签署了会议纪要。
      这次会议确定,各个城市要不断巩固和深化已经取得的良好成绩,还要做好长远规划,看准一件事就努力去做,共享出彩机会,同筑美好梦想,把经济圈建设好、发展好。

  •  

    第五次会商会议

      2014年6月6日至7日,以“共享发展机遇,同筑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议在滁州市定远县召开。
      这次会商会议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并召开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市场一体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等五场专题推进会,同时举办了合肥经济圈峰会、新型城镇化发展大讲堂等活动。
      在本次会商会上,合肥、淮南、六安、滁州、桐城五市及定远县代表签署了合作专题框架协议及企业、园区合作项目,举办了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市场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等五个专题推进会。

  •  

    第六次会商会议

      2015年5月10日下午,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六次会商会议在滁州召开。
      本次会商会,是在各市全力决胜“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共推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会上,合肥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了第五次会商会议签约专题和项目推进情况。经济圈各市政府主要领导围绕会议主题就合肥经济圈推进工作作了发言。
      这次会议指出,近年来,合肥经济圈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市同心协力、努力作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狠抓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实施和工作机制创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  

    第七次会商会议

      从这次会商会开始,“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更名为“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两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
      2016年4月10日,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七次会商会议在合肥市召开。
      会议围绕“创新、转型、共享——共同推进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主题,书面通报了第六次会商会签约专题和项目推进情况,合肥、淮南、六安、滁州、桐城五市市长就合肥都市圈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发言。会议签署了《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工业合作框架协议》、《公路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10个方面的合作专题框架协议。
      这次会议认为,近年来,圈内各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同频共振、同轴共转,扎实推进合肥都市圈建设,在发展规划共编、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发展共融、环境保护共治、发展平台共享、资源要素共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会议强调,合肥都市圈的建设成果值得珍惜,经验值得总结,下一步要在已有良好基础上,精准发力、协同用力,全面加快合肥都市圈建设步伐。

淮南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