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崛起的合肥都市圈壮大历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崛起的合肥都市圈壮大历程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4/21 6:38:1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最初的“合六巢”,到如今的7城市;从当初的省会经济圈到今日的合肥都市圈,崛起的合肥都市圈走过了不断壮大的历程。

200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合肥要“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进一步适应城市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新特点,构建跨越发展新平台,打造区域竞争新高地。

2007年初,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

2008年5月,省政府颁布实施《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

2009年8月21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将“省会经济圈”更名为“合肥经济圈”,同时把淮南市和桐城市纳入经济圈范畴并对推进合肥经济圈建设作了全面部署。9月25日,合肥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省委书记、省长任领导小组双组长,省发改委主任、合肥市市长任办公室双主任,这是安徽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专项事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011年8月,因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和定远县加入,合肥经济圈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定远县,总面积3.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36万人,分别占全省26.2%和26.7%。

2013年底,合肥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同意滁州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

2016年2月,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了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

2016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合肥都市圈建设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群。

去年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提出扩容升级合肥经济圈,增加芜湖、马鞍山,完善都市圈协调推进机制,建设合肥都市圈,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至此,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和桐城市,总面积5.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09.3万人。

(记者 李钧)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