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合肥都市圈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 > 淮南:发力“同城”培育增长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淮南:发力“同城”培育增长极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4/23 9:30: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这个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时代,素有“楚风汉韵、能源之都”美誉的淮南,处处洋溢着发展的激情,涌动着建设的热潮。随着合肥都市圈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地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淮南更是精神振奋,风景这边独好,呈现出更有质量、更有品位、更具魅力的“新气质”!
   谋势而动,双轮驱动致力转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三城记”到“多城记”,一个多点支撑、轴带相映的合肥都市圈喷薄而出。
  战略对接成为区域共同发展的潮流,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一项项重大战略决策,为淮南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指明了方向。
  2016年,淮南坚持1235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打优煤电资源牌、打强数据资源牌、打好科教资源牌、打响文化资源牌,努力把淮南建设成为合肥都市圈新的增长极。
  围绕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淮南自我加压、拉高标杆,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形成煤电化产业链顶天立地、非煤产业群铺天盖地的多元支撑格局,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勇闯新路。
  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淮南拉开了谋求新跨越的战略框架,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成为淮南加速崛起的最强音。
  淮南快速推进新型煤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光电新能源、现代医药、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五大高成长性产业,带动健康、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共创、产业共兴、交通共建、环境共保、旅游共赢、农业共树、市场共拓、人才共享,一项项合作的不断推进,淮南正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我,重塑优势。
  一年来,淮南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合淮工业走廊规划修编,与合肥市政府达成新桥国际产业园托管意向,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落地项目20余个,济祁高速公路、206国道淮南段改造等合淮重要通道全面完工。


 乘势而上,创新发展高潮迭起 
  唯有创新,方能行稳致远!淮南市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切入点和发力点,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使创新成为淮南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
  着力创新产业。淮南一方面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以大数据产业基地为引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一方面创新转型传统产业,打好“四张资源牌”:即打优煤电资源牌,建设煤化工基地;打强数据资源牌,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打好科教资源牌,打造“双创”平台;打响文化资源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着力创新平台。一是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中科院大气所淮南研究院建设,建设淮南大气环境科技产业园;加快中科院新能源研究所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建设,投资17亿元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等项目正在入驻;加强与中电科八所合作,建设光纤光缆产业园。二是创建国家级煤化工产业基地,恢复启动投资267亿元的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三是加快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建设。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发挥紧邻合肥的区位优势,把国际产业园打造成合淮同城化的桥头堡。目前园区累计引进企业102家,完成投资190亿元。
  着力创新融资。淮南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把民间资本的源泉激活。目前,淮南市进入财政部PPP信息平台的项目共计52个,总投资678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位居全省前列。同时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把金融活水汇入实体经济。并大力推进银政担、税融通、“过桥”贷款,目前共为企业融资39.9亿元,多渠道破解资金制约。
  着力创新政策。淮南大力推进“去降补”、“调转促”、“全创改”、“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用足政策的含金量,发挥政策的正效应。设立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4.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达49亿元、22亿元。获批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7家、创新团队1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212人。
  着力创新落实。淮南突出从转变观念上入手,全力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突出从严守纪律上入手,为发展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突出从担当落实上入手,干在实处争先进;突出从问责追责上入手,倒逼各级干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推动淮南更好更快发展。
  顺势而为,区域合作展翼腾飞
  美丽淮南,必然是开放的淮南;品质淮南,也一定是融合的淮南!乘势而上、相向而行,“共赢共荣”成为指引的路标!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淮南按照“大通道、大流通、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方面从不手软,加快合肥都市圈内部互联互通,努力打通合肥都市圈对外通道。
  融合发展,环境为要。根据合肥都市圈环境污染联防联治要求,淮南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淘汰燃煤锅炉,治理工业项目,实施扬尘整治,推进秸秆禁烧,实现超低排放,全面完成2016年度省考核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
  融合发展,产业为重。淮南发挥资源优势,在合淮工业走廊范围内选址联合建设“煤电一体化”模式低热值煤发电厂,积极打造招商政策新洼地,主动承接合肥产业转移,实现互利共赢。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与合肥都市圈城市的合作不断加快。
  融合发展,人才为本。淮南成功举办了五市都市圈联合人才招聘会;从市直单位和县区经济招商一线的干部中,选派科级干部到合肥市县区对应部门开展挂职学习;加强教育培训资源共享,丰富干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融合发展,科技为基。淮南先后出台《2016年度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暨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专利创造,加快平台建设,加快团队发展,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合作领域。
  融合发展,旅游为美。淮南主办了大八公山旅游嘉年华活动、“楚韵寿春城”旅游文化活动;组织焦岗湖忠辉食品等4家特色旅游商品企业参加第二届合肥国际旅游商品暨旅游消费博览会。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铺开、纵深推进,淮南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在协同发展上大步迈进。
  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在合肥都市圈里,淮南将浓墨重彩勾勒最新、最美的发展新画卷,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