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合肥都市圈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 > 芜湖:长江巨埠皖江明珠 工业新星创新之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芜湖:长江巨埠皖江明珠 工业新星创新之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4/24 9:20: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芜湖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已有2500年。近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孙中山先生称芜湖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芜湖是一座交通枢纽之城。宁安高铁,合福高铁、商合杭高铁、皖赣铁路复线四大铁路在芜交汇;芜湖是一座开放名城。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芜湖港对外籍轮开放,1992年国务院批准芜湖市为沿江开放城市,1993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41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47个项目。芜湖是一座创新之城。该市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区,芜湖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心城市;芜湖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汽车产业集聚了近40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随着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加快都市圈成员的互通互联,4月23日,芜湖和其他城市会聚在能源之都淮南,以新成员的身份参加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议。建设合肥都市圈,是落实国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战略选择,是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区域各成员城市协调发展、提升都市圈能级的迫切要求。芜湖与兄弟城市的协作,共同研究重大课题,协同实施重大项目,为合肥都市圈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重视规划引领

为适应芜湖市、马鞍山市新加入合肥都市圈的需要,下一步将加强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修编,并注重做好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等国家规划的衔接,做好与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衔接,明晰合肥都市圈的战略方向和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联合招商、市场一体化、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科教共享、干部人才等方面强化具体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坚持基础设施同城化

建议尽快形成至圈内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芜湖将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发挥芜湖临江近海的优势,共同谋划一批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商合杭高铁、皖赣新建双线、北沿江高速、芜黄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共同推进合肥-芜湖-宣城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铜南宣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加强重大水利和航运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共同推进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合裕线等航道整治,提升通航能力。加快推进芜湖宣城民用机场建设,推动都市圈空港综合交通资源共享共用。

共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加强产业划,立足各自特色,实行错位发展,最大程度避免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共同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当前,芜湖正利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叠加优势,建设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通用航空等国、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面改造提升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农业。芜湖希望与大家一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在都市圈布局。建议编制合芜工业走廊规划,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集聚效应。建议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芜湖将积极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议合肥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引导和鼓励在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都市圈其它成员城市开展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共建一批优势学科的研发基地和跨地区产业共性技术科研机构。建立都市圈内科技成果供需信息联合发布机制,促进区域内成果转移和产业化。

守住环保底线

生态环境是芜湖的共有家园。建议都市圈城市之间完善区域环保合作机制、探索有效的市场机制,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促进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共同强化和创新环境管理,实行信息共享,各尽其责,互相支持,坚决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扩大对外开放度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顺应我们改革开放新形势、建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的务实之举。芜湖港是安徽省第一大港,芜湖将着力打造国际集装箱枢纽、江海联运枢纽和煤炭物流中心。芜湖已获批为国家粮食、肉类、木材等进境指定口岸,正在申建整车、药品、水果等进境指定口岸,建议都市圈成员城市共建开放平台,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本省进境口岸资源。芜湖将会同兄弟城市,合力申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合肥都市圈发展再添一块“金字招牌”。

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圈内优质人才、教育、医疗等资源,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议建立合肥都市圈人才合用机制,提高干部挂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各市重点工程和科技攻关项目,定期联合共同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加强校企业合作培养,都市圈城市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推行订单式培养、委托式培养。实施都市圈城市的师资对口交流与帮扶。联合制定都市圈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和住房公积金异地使用办法,实现都市圈社会保障全域接轨。搭建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卫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构建合肥都市圈城市旅游营销联盟,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打造精品线路。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