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合肥都市圈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 > 守护我们的碧水蓝天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守护我们的碧水蓝天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4/23 9:42: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环保系统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和优化经济发展为主线,认真实施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强力推进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及辐射监管工作,全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突出高位推动,构建环保顶层格局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决策部署。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环境保护重大事项,定期召开市环委会,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淮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听取了市政府关于2016年度全市环保工作情况的汇报。市政协就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对口协商会。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淮南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淮南样板实施方案》《淮南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淮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强化了支撑保障。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环保工作呈现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坚持源头防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严把环保准入关。对触及环保底线的项目坚决说不,防止和杜绝新项目欠“新账”,避免新的环境隐患产生。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未执行环保“三同时”或达不到环评要求的项目,坚持依法查处,同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进行否决。二是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主动做好企业对接服务,对企业引进提供建议,优化审批流程,全年共审批项目641个,验收项目110个,清理整改历史遗留问题项目173个。

加强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在控燃煤方面,在全市“三线三边”范围内640台燃煤小锅炉全部整治到位的基础上,新增淘汰整改燃煤锅炉60台,出台了《淮南市农村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作方案》。在抑扬尘方面,整治了主干道周边47个建筑工地,检查搅拌站4轮次,完成107处物料堆场整治,查处违章渣土车辆247辆,督促17家码头制定了污染防治方案,责令37处未经批准的临时码头和堆场限期拆除、清理。并购置10辆喷雾抑尘车配发至各县区和工业园区,对人口密集街区和重点路段实施空中压尘。在治尾气方面,出台了《淮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全年淘汰黄标车8366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的172.8%,全省排名第9位。在消减VOC方面,完成了3座加油站、1座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项目和61个餐饮油烟治理项目,并对132家露天烧烤摊点安装了除烟净化设备。在秸秆禁烧方面,午秋两季,全市共出动督查巡查128309人次,午秋两季农作物收割时段,全市未发现秸秆焚烧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2%。在提标改造方面,燃煤电厂总体上脱硫、脱硝效率较2015年核定效率有所提升,淮化集团热电分厂4台锅炉实现达标排放,25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技术改造,12家发电厂31台机组和舜岳水泥实现烟尘达标排放,其中14台发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实施《淮南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省环保厅对全省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我市荣获“好”的考核等次。开展了淮河水污染联防工作。制定了《淮南市2016年度淮河污染源限排方案》,明确了淮河水质超过Ⅲ类时各部门的工作措施以及对淮化集团、德邦化工等10家重点企业采取限产限排的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了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和环境评估工作;组织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目前全市在用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已全部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进行。15个工业园区中,2个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3个基本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个开工建设,7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积极调度水重点减排项目。市区东部城区新建17公里管网,第一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较2015年有明显提升;凤台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运行;寿县城区新建6公里管网,寿县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良好;潘集政务新区新建5公里管网,潘集污水厂进水浓度得以提高;淮化集团末端废水治理工程运行良好,总排水量大幅降低,减排效果显著,德邦化工公司末端废水处理工程成功建成投运。同时,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调度黑臭水体整治、农业污染防治、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加油站地下储油罐防渗改造等重点工作。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

积极开展省级生态乡镇(村)创建。九龙岗镇等3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上窑镇云南岗村等6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目前,我市共创建省级生态县(区)2个、省级生态乡镇32个、省级生态村59个。湖泊生态整治项目进度加快推进。完成了27个瓦埠湖2011年-2015年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19个焦岗湖2013-2015年湖泊生态保护项目,焦岗湖湖泊治理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治理进展较快,绩效评价结果良好,已从2013年一般性湖泊序列,跻身为全国良好湖泊序列。完成了王庄涵入淮排污沟整治工程。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对全市50个建制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完工49个村,该项工作被列入省环保厅水污染防治考核,目前我市该项目进展情况列入全省第一方阵。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启动迅速。完成了全市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风险点的调查报告,组织力量对淮南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进行了实地核查,共核查国控点位35个,其中基础点位16个,特定点位18个,背景点位1个。对淮南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风险点位进行了实地核查,共核查风险点位8个,确认风险点位8个。完成了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风险点的调查报告,在全省领先出台了淮南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强化技术支撑,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

认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目前全市已建成15个地表水断面监测点位、9个生态良好湖泊监测点位、10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2个酸雨监测点位、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101个区域噪声监测点位,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全年共监测污染源180家(次),上报各类监测数据28000个,编制监测数据报表378份。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采取夜查、突击检查等多种更加直接有效的执法方式,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典型违法案件采取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强制拘留等《环保法》赋予的处罚手段,其中刑事处罚7人,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提升了环保法律权威。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63件,位列全省第6,其中困扰全市人民多年的淮化集团“黄龙”问题得以解决。完善环保热线管理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问题,全年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359件,受理率100%,结案率98%以上。省环保督察组督察我市期间,信访投诉数量相比同期其他督察地市最少。开展了辐射安全监督专项检查。注销了16家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完成80家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换证工作,对全市216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了监督管理,实现了放射源台账的动态化管理。对全市14家汽车站、火车站等使用X光人体安检设备的公共场所开展了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了督促整改。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将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涉重金属企业、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列入检查重点,对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并强化督促整改。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抽检合格率为92.9%,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抽检合格率为100%。

图一:焦岗湖湿地美景

图二:市委书记沈强调研环保工作

图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

图四:市环保局为各县区配备喷雾抑尘车

图五:我市加强秸秆综合治理

图六:环保执法现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