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热线新闻 > 用怎样的美好拥抱小巷,你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用怎样的美好拥抱小巷,你选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30 1:39: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连日来,在对我市众多背街小巷的走访中,淮河早报、淮南网创城报道组记者发现,不管是偏居一隅的居民大院,还是坐落于繁华闹市的城中村,其卫生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路面有人打扫了,垃圾有人清除了。可整洁的环境中,仍难掩一些居民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瑕疵。

小巷环境有了改善

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创城报道组记者相继走访了柏郢社区、小刘庄、上湖社区以及面粉厂家属院里的背街小巷,发现这里的生活垃圾清扫和清运都很及时,各条主次小巷的路面被打扫得很干净,再也不见五颜六色的垃圾散落于地面上;小巷两头或居民楼旁还放置了统一的垃圾桶,方便居民扔垃圾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垃圾裸露在外而带来的异味、蚊蝇等。

走访中,居民们对如今小巷内的卫生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位柏郢社区的老住户感慨地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创城报道组记者,以前因为无人管理,他们那里的垃圾乱扔现象比较严重,而凑钱请来的保洁人员只是负责清运生活垃圾,路面上的垃圾根本没人清扫,导致各条小巷都脏乱异常,他们住得也不舒心。“现在的环境真是比以前好太多了,街道、社区都很重视小巷里的卫生,派来的保洁人员一天两扫,垃圾也是一天一清;每栋居民楼前还放置了垃圾桶。最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不管是垃圾清扫还是清运,都不要居民出一分钱,这都是创建文明城给大伙带来的福音!”

居民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让背街小巷的面貌有了改观,卫生环境比之前大有改善,可一些居民的不文明行为却让小巷的整体环境打了折扣。

在柏郢社区一处小巷内,淮河早报、淮南网创城报道组记者看到,明明楼道旁就有垃圾桶,可仍有个别居民将从家中带下来的垃圾扔在垃圾桶旁。他们中有些是因为不愿用手掀开垃圾桶盖,有些则直接视垃圾桶为无物。

在上湖社区一支巷内,淮河早报、淮南网创城报道组记者看到,有居民为图方便,把自家不用的破家具、破床垫等杂物随意堆放在巷口处,大量的破旧杂物不仅占据了部分路面,而且影响了整条小巷的整洁。在一处小巷内,还有居民把沙子、石子等建筑材料堆放在门前,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在一些商业较繁华的小巷内,一些小饭店经营者为了节省成本,将炉灶设在了外面,大量油烟熏得楼体外立面黑黢黢、油腻腻的。

基础设施仍显薄弱

走访中,淮河早报、淮南网创城报道组记者还发现,虽然部分小巷路面进行了硬化处理,铺上了柏油,路面很平整,可仍有不少背街小巷的基础设施很薄弱。在上湖社区内的各条小巷内,淮河早报、淮南网创城报道组记者看到,其路面高低不平,有的地方铺上了水泥,有的还是石渣路,雨天行走于其间,泥泞不堪不说,还容易积水。而面粉厂家属院内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不仅房屋破旧,巷内路面也没有一处平整之地。

图一:上湖社区小巷内有居民乱堆放的杂物

图二:旭日社区内小巷的文化墙(淮河早报、淮南网创城报道组记者 柏雪 王伟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