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红绿灯成“交通小管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红绿灯成“交通小管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27 8:44: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红绿灯成“交通小管家”
我市8个路口信号灯智能配时


我市部分路口已实现信号灯自适应

近期,我市国庆路与淮河大道、和悦街与瓦埠湖路等8个路口的红绿灯杆上设置“信号灯自适应”提示牌。行经这些路口的交通参与者明显感受到红绿灯变“聪明”了,它们通过适时调整配时,有效提升了路口的通行效率。

什么是“信号灯自适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信号灯自适应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它通过实时感知交通流量并动态调整信号配时,来实现路口通行效率的最大化。通俗说,就是利用“数智”化技术让红绿灯去感应车流、人流变化,适时调整配时,从而实现“流量小的路口无需等待、流量大的路口排队时间明显缩短、繁忙路口二次等灯频次减少”的控制目标。

据悉,传统交通信号灯无法对车流实时调整放行时间,常常会出现一个方向的车辆放行完毕后绿灯仍然在亮,或另一个方向有大批车辆在排队通过路口时,信号灯却由绿转红阻断通行,影响通行效率。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研判认为这一问题有“数智”化解决途径,遂主动与高新科技企业、高校合作,通过软硬件设施提升,实现路口“信号灯自适应”。目前,经过交警部门的多轮测试优化,我市已在民惠街与淮河大道、国庆路与淮河大道、国庆路与广场路、泉山路与洞山路、朝阳路与广场路、洞山路与学院路、和悦街与瓦埠湖路、民裕大街与瓦埠湖路8个路口投入使用了“信号灯自适应”技术,实现24小时根据路口流量变化实时调整信号配时指挥交通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我市“信号灯自适应”技术的工作原理相对于早期技术更人性化更先进,其检测交通流量采用的是雷视摄像机+智能算法终端,对于路口没有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方向,系统通过检测会直接跳过该相位,配时会更加合理。数据显示,无车方向信号灯自动跳转,减少了绿灯空放,周期平均配时减少16.5%,早晚高峰时段平均等待时间降低22秒,通行效率提升15.7%。

“经过一段时间测试,我们发现试点的这几个路口,车辆排队长度明显缩短,高峰时段车流量大的路口,一个信号周期通过车辆较过去增加4-6辆,有效减轻了司机等待时长。”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时,我们还在每个相位设置了最小绿灯周期保障行人通过,设置了最大绿灯周期保障其他方向车辆通行权”。

交警提醒,没有设置“信号灯自适应”的路口,红灯亮起后,信号灯一般由红转绿的时长在30秒以上,但设置了“信号灯自适应”的路口红绿灯配时会根据路口流量变化适时调整时长,红灯亮起后,可能会在10秒甚至更短时间就变为绿灯,因此通行相关路口的驾驶人、行人须留心观察信号灯变化,以确保安全、快速通行。下一步,交警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市主要路口逐步推广信号灯自适应系统,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