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结对帮扶,要在细微处下真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结对帮扶,要在细微处下真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2/6 9:43: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寿县陶店乡湖滨村贫困户付传宏,因女儿3000元的预交学费没有返还而一筹莫展,他的结对帮扶人王琨在了解后打电话、写申请,两天时间解决问题。与之相反,某领导开大会就举过一例:一干部的帮扶对象患有肢体残疾,坐轮椅进出门比较费力。然而,一年帮扶下来,这位干部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个缺陷,更不谈去解决。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灵活运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国家政策,结对帮扶,因户施策,使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但群众也有许多烦心事,苦恼事,困难事,还有稍不留心就会忽视的“小事”,这些都是政策所不能解决的,需要帮扶干部耐心倾听,细心体会,真心做事,在细微处下真功。

解决贫困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可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曾指出,“老百姓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不管是群众的随口一说,还是不经意的突然发现,每一件细微小事,都可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群众的情绪状态,制约着群众的生活体验。如果说政策支持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那么在细微处的关怀则会让他们精神更饱满,生活更有质量。

重视贫困群众身边的“小事”、琐事,是群众路线的直接要求。“裤腿粘了多少泥巴,对农民的感情就有多深。”衡量帮扶干部是否真扶贫,是否对党忠诚,往往就看其是否能够俯下身子、沉下心来解决群众身边看似细微的件件小事。群众所关心的,越是“小事”,越不能忽视;群众没有想到的,越是“小事”,越是要想得到、解决掉。精准扶贫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查民之苦,排民之忧,才能牢固树立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光辉形象,凝聚民心。

在细微处下真功,只需要设身处地想着群众的困难,常常反思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群众农忙时可以搭把手,烦闷时可以谈谈心;农副产品富余时帮忙找找销路,冬天冷时为其修补一下门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物质上的馈赠,或许一句安慰的话、一次科学的讲解就会让群众压在心头的焦虑烟消云散;或许稍微动动手、跑跑腿,群众心中认定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落实在于“做”。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反对“表格满天飞”、“盆景式扶贫”等形式主义,尤需在帮扶政策之外多做功课,在细微之处多动真心,多下功夫。要用心去听,听出群众的烦恼;用心去看,看出群众的不方便;用心去做,为群众解决更多的困难和麻烦。

在细微处下真功,于细微处见真心。结对帮扶,既要坚持政策帮扶不放松,更要在细微之处全面发力,全心全意解决群众的难事、“小事”,全面小康的步伐自会愈发稳健。

(全封函)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