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合肥都市圈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 > 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 凌 云:推进五大发展 开创合作新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 凌 云:推进五大发展 开创合作新局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4/24 9:45: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 凌 云

按照第七次会商会议精神,一年多来,合肥市与圈内各市紧紧围绕规划修编、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服务提升等课题,深化合作发展,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扎实推进。

今年是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也是都市圈跨越升级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突出“创新、合作、共赢”,充分发挥承东启西区域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分工,大力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

(一)推进创新发展,在转型升级上打造新引擎。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的发源地、变革性技术的诞生地。依托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和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等创新平台开放共享,争取国家更多创新项目向都市圈倾斜,坚持以“三重一创”为引领,集中力量推进圈内14个省级战新基地建设。加大圈内各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力度,打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骨干企业。

(二)推进协调发展,在区域联动上取得新突破。完善领导互访制度,健全都市圈党政领导协商决策、常务副市长协调推进、主管部门执行落实三级运作机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印发实施修编后的都市圈1+5规划体系,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都市圈建设发展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编制合淮、合六、合桐安工业走廊产业规划,深化合肥与各市园区共建,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农业等八个方面专题合作,提升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水平。

(三)推进绿色发展,在生态保护上争创新典范。加强环境联防联治,建立环境应急联动响应和专家会商沟通机制。出台都市圈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推进黄标车联合限行系统建设,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在线监控。强化秸秆联合禁烧,开展边界地区联合执法行动。探索源头保护制度,严格落实“河长制”,积极推进引江济淮、环巢湖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

(四)推进开放发展,在多元融合上开拓新空间。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加强与南京、杭州等都市圈对接互动、融合发展。推动圈内城市合作共建高水平、多功能、国际化的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为都市圈城市提供国际物流通道服务。加快推进商合杭、合安九等重大铁路项目建设,协同推进合六、巢马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合明巢、德上、滁淮等高速公路建设,全力建设芜湖港、马鞍山港、郑蒲港和滁州港。依托都市圈旅游营销联盟,在高铁沿线城市联合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加强都市圈内网站、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合作,不断扩大都市圈对外影响力。

(五)推进共享发展,在公共服务上实现新跨越。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通过微信公众号、社保APP等联合开展社保业务,加强圈内异地退休人员信息认证工作。建立高端医疗卫生计生人才交流平台,畅通圈内城市预约挂号平台和远程医疗共享通道。开展名师学术交流、教育人才观摩、教师驻点支教等活动,深化教育结对合作,加快建立圈内人才、技术、融资等共享平台,消除行政壁垒,促进各类资源要素高效有序流动。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