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合肥都市圈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 > 淮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袁 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推动区域合作共赢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淮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袁 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推动区域合作共赢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4/24 9:44:3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袁 方

今天,我们相聚“楚国故地、能源之都”,围绕“创新合作共赢”,共商合肥都市圈发展,加快合作升级步伐,淮南将以合淮同城化为切入点,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优势,打造特色,积极参与都市圈建设。

第一,坚持创新合作共赢,打造一体化的创新发展体系。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围绕创新型“三个强省”,加快“三重一创”建设。推进直购电、直供电试点,为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保障。着力完善区域网络布局,推广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推动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促进跨城市、跨区域信息安全联防联控。着力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体系。着力完善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加快高端人才双向流动。

第二,坚持创新合作共赢,打造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体系。推进规划协调,以扩容升级为契机,进一步明确顶层规划设计,细化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加快都市圈发展升级。推进设施协调,促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圈内城市1小时通达圈为目标,加快商合杭高铁、引江济淮、山南新区—合肥新桥机场快速通道等建设。推进融资协调,探索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建议设立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

第三,坚持创新合作共赢,打造一体化的绿色发展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共同打造优质生态圈,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第四,坚持创新合作共赢,打造一体化的开放发展体系。强化战略对接,推进都市圈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积极争创都市圈自由贸易区,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强化合淮同城,加快修编合淮工业走廊规划,加快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合作建设,承接合肥产业转移。强化市场融合,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促进各类要素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强化招商联动,以建设区域性大通关、物流大通道等为保障,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建、发展飞地经济等多种形式,开展都市圈联合招商。

第五,坚持创新合作共赢,打造一体化的共享发展体系。建立教育协作机制,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和学科建设,组建区域性、行业性、综合性等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医疗协作机制,提升都市圈内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就业协作机制,编制发布人力资源需求目录,举办联合招聘会,建立都市圈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联动机制。建立社会保障协作机制,实现都市圈社会保障全域接轨。建立社会治理协作机制,让都市圈群众共享一体化的发展成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