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沈强在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上的致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沈强在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上的致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4/24 9:24: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尊敬的国权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个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古城寿县,会商合肥都市圈合作发展大计。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向出席第八次会商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2006年10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省会经济圈的战略决策。“十年磨一剑”。合肥都市圈10年耕耘,10年收获,从最初的“省会经济圈”发端起源,历经“合肥经济圈”的发展壮大,到“合肥都市圈”的蝶变升级,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合作不断深入拓展,圈内城市数量由5家扩展为7家,覆盖区域由淮水之滨走向皖江两岸,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比重由28.9%上升到58.9%,已发展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经济板块。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本次合肥都市圈党政领导会商会以“创新、合作、共赢——实施五大发展,推进合作升级”为主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引领性、针对性。两天来,都市圈各成员围绕交通、工业、农业、科技等八个分项专题,深入研讨,谋划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这为加快推进都市圈合作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作为安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合肥都市圈必将携手共进、勇于担当,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加快向“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都市圈”迈进突破。在此,我提五点倡议:

第一,携手建设创新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发展到今天,每迈出一步都要向创新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都市圈各成员应落实好合作专题框架协议,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科教优势、人才优势,坚定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市场活力,使创新成为都市圈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

第二,携手建设协调都市圈。协调发展既是目的,也是路径。都市圈各成员应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深化合肥与淮南同城化发展,加快合肥与六安、滁州、桐城一体化发展,推动各城市之间联动发展,促进交通、科技、人才、旅游互联互通,实现更高层次的协调联动发展。

第三,携手建设绿色都市圈。这次会议专门就都市圈城市之间建立环保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地区、跨流域重大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会商。都市圈各成员应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同努力把都市圈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中国标杆。

第四,携手建设开放都市圈。都市圈因开放而生,又因开放而活。都市圈各成员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目标方向,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把安徽建成“一带一路”重要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长三角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携手建设共享都市圈。建设都市圈的根本点是造福人民。都市圈各成员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资源共享互补,推进公共服务等高对接,让人民切实感受到都市圈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开创合肥都市圈更加辉煌的未来,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强大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会商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