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淮南日报社论:开创合肥都市圈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淮南日报社论:开创合肥都市圈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4/24 9:23:4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热烈祝贺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圆满落幕

春天的淮南,绿色满城。四月的寿县,繁花烂漫。肩负着推进区域发展重要使命,承载着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桐城七市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抱团”发展的殷殷期望,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昨日在古城寿县圆满落幕。我们向本次会商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本次会商会议的主题为“创新 合作 共赢——实施五大发展 推进合作升级”。合肥都市圈七市围绕交通、工业、农业、科技、商贸、旅游、环保、人才八个专题,深入研讨,谋划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这为加快推进合肥都市圈合作升级奠定了重要而坚实的基础。

合肥都市圈10年历程、10年辉煌。2006年10月,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合肥要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2007年初,省“两会”确定“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2008年5月,《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颁布实施。2009年8月,省会经济圈更名为合肥经济圈。2016年2月,合肥经济圈战略升级为合肥都市圈。圈内城市数量扩展为7家,覆盖区域由淮水之滨走向皖江两岸,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比重由28.9%上升至58.9%,崛起为安徽经济版图新“增长极”。

合肥都市圈未来美好、更加灿烂。我们要携手建设创新都市圈。各成员应落实好合作专题框架协议,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科教优势、人才优势,坚定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市场活力,使创新成为都市圈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我们要携手建设协调都市圈。各成员应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深化合肥与淮南同城化发展,加快合肥与六安、滁州、桐城一体化发展,推动各城市之间联动发展,促进交通、科技、人才、旅游互联互通,实现更高层次的协调联动发展。我们要携手建设绿色都市圈。各成员应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同努力把都市圈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中国标杆。我们要携手建设开放都市圈。各成员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目标方向,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把安徽建成“一带一路”重要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长三角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携手建设共享都市圈。各成员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资源共享互补,推进公共服务等高对接,让人民切实感受到都市圈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春潮带雨疾风劲,“七雄”携手再出发。让我们奋力开创合肥都市圈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强大力量!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