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法制新闻 > 法网密密织“漏网之鱼”落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法网密密织“漏网之鱼”落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7/2/21 6:32: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帮人出头酿命案,潜逃在外17载,谢家集警方不松懈——
法网密密织“漏网之鱼”落网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7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17年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只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对于谢家集区的夏某而言,17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逃亡,不断地逃亡。

 “跑了17年,这下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当来自家乡的民警突然出现在夏某面前时,他没有作出任何过激行为,反而呈现出的是一种释然。这种释然的背后,是17年的煎熬!

强出头 引发祸端

凡事有度。若没注意好这个度,事态的发展往往会偏离原本的方向。

时间转回17年前。2000年,谢家集区有妇之夫汤某与女子冯某关系暧昧,其妻岳某得知后非常不满。时年9月2日下午,岳某在路上遇到冯某,即上前谩骂,并发生厮打。被人拉开后,冯某撵至岳某家,双方再次发生纠纷。冯某因两次被打,遂告知了哥哥冯某军,后者找来多人当晚即赶至岳某家,要求岳某带冯某前往医院看伤。

双方再次发生争吵。岳某的哥哥岳某矿闻讯,邀集亲戚夏某前来帮忙,夏某又找来张某、姚某、孙某助阵。交涉中,岳某答应第二天下午带冯某看伤,冯某等人遂相继离开。

事情至此,本应告一段落。不料,岳某矿邀集来助阵的人为了“给对方一点教训”,从岳某家拿起菜刀出门追赶,岳某矿当时未表示反对。

追赶中,落单的冯某军被夏某等人砍倒在地,在对方刀砍、砖砸、脚踢之下,冯某军很快气息奄奄,虽然其随后被送医紧急抢救,但还是因伤重不治。

原本只是想震慑对方,不料弄出了人命。案发后,岳某矿、姚某、孙某很快到案,张某也于2009年被警方抓获,只有夏某杳无踪迹。

侦破难 迎难而上

十几年来,谢家集警方从未放弃对夏某的追捕。

 “常年对夏某家进行调查摸排,每逢春节、清明节之类的节日,或者是夏某家族要办一些喜事的时候,我们都会多次到他家进行调查。”谢家集公安分局刑警一队中队长廖继光介绍道。

与此同时,警方围绕夏某的主要关系网,前往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调查摸排,可疑线索一一被排除,却始终未见夏某踪迹;采集夏某父亲及儿子的DNA信息,以期寻找其他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相似DNA,却发现夏某在犯案后再未有过任何违法犯罪行为。

 “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各种手段都没有发现夏某这个人,他极有可能在逃亡中已经漂白了身份。”廖继光介绍称,后来警方就从这个方面着重进行排查。

案件侦破难度大,但警方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月,民警们在海量信息中研判分析,初步推断一名叫“胡某”的男子极有可能是漂白身份后的夏某。

民警们调出胡某的户籍资料,显示其户籍地址为河北郸城,照片与夏某眼睛、脸部轮廓极为相似,年龄相同,且户籍资料中无任何亲人,这一切都促使胡某的嫌疑进一步增大。

经进一步调查,民警们得知胡某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一工厂当保安。此时正值年关,工厂已经放假,胡某也不知去处。

春节假期结束后,办案民警与永嘉警方取得联系,得知胡某暂住在该县一个偏远村子屿门村。

2月13日,5名专案组民警赶赴永嘉县展开抓捕工作。

然而,屿门村不但偏远,而且到处都是村民们的自建房,胡某准确住所不详。

在当地警方的大力支持下,民警们了解到胡某在当地打工时谈了一个女朋友,而女朋友暂住在临近的上塘村。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们还了解到,胡某有午饭后往返于屿门和上塘之间的习惯。

民警们决定利用这个习惯开展工作。

再回首 悔不当初

前往抓捕的专案组民警张宏武介绍称,2月14日中午时分,抓捕民警在屿门与上塘之间的必经道路上设下埋伏。

当天下午2时许,胡某果然骑着电动车出现在民警设伏路段。抓捕民警前后夹击,将胡某电动车截停。

民警上前询问胡某的名字,胡某回答“胡某”。“我们是安徽的警察,你的真名叫什么?”民警们再次问道。胡某一听这话,马上说了实话:“我叫夏某。”

 “今天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落网后的夏某在接受审讯时对民警们说,他犯案后先后潜逃至江西、新疆、北京、上海等地,只能找点建筑工、搬砖的苦活、重活干干,不敢听到警笛声,更不敢遇到警察,往往在一个地方只停留个把月时间。直到前几年,他有了“胡某”的身份,才渐渐敢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长些。

2月15日晚10时许,夏某被押解回淮。一路上,离家17年的夏某思绪万千。当年,他还是矿上的一名正式职工,收入、人脉都不错;这17年来,他只能东躲西藏;而现在,面临的是法律的惩罚。

“后悔,特别后悔!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也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2月16日上午,被关押的夏某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称,当年年轻气盛犯下错误,离家时儿子才13岁,逃亡中儿子结婚、父亲去世他都没能参与,他欠家庭太多了。

夏某说,他也曾多次想过去自首,但最终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他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他还说:“按照法律该怎么判我都能接受,我也希望能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谢家集警方供图)

(记者 吴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